投稿書評|學生的目的,就在於學「生」
推薦指數:
2016.04.26 更新
學歷史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有何用處呢?相信一定有許多人對此抱持著疑問。就如同學數學有甚麼用一樣,又不需要在去買東西的時候開根號!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學的東西沒錯,只是我們的方法和目的搞錯了呢?從小到大,我們學歷史的時候,年代、地點、人物這些都是非背不,非常重要的「重點」!我們常常為了記得歷史的先後順序而和它奮戰了許久,然後等大考結束後,再送還給老師當畢業禮物。本書中的作者曾提到:若不能在讀完一本書後有所收穫,那就等於沒讀過這本書。相信這句話會是我一生都受用的。那麼,要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學歷史呢?答案就是「思辨」。如果白話一點來講的話,就是我們要邊看歷史邊學著思考,思考在當時的那個時空背景下,自己身為當事人會怎麼做,以及那個人在當時為甚麼要這麼,又有什麼因果關係之類的,這樣才是真正的學歷史!整本書中並不是從頭到尾都在講秦始皇的故事,而是先講思辨的重要,接著是關於張良的故事(告訴我們「忍」和「先」的重要,忍是要學著忍耐到最好的時機再出手,先並不只是要比別人搶先,還要出其不意),最後才開始引用秦始皇史記的故事並且帶入作者的觀點。
在整部秦始皇的故事我學到了一些東西,雖說秦始皇在最後因為過於蠻橫以及不講理,因而導致最後自己的下場非常悽慘,但在一開始他還是有值得令人向學的地方。那就是他不會因為像自己進言的人是外國人就不採用,而是只要有道理就會採用,以及他不會讓自己的情感大於理智,雖說晚年他的情感完全大勝理智,甚至連臣子們的話也都不聽了。我很喜歡作者曾用來描述秦始皇的一段話。他在帶入故事的時候說到,「接下來要進入秦始皇的『巔峰』時期」,在古時候並不會用巔峰來形容一個人,因為這就代表他接下來即將要走下坡了,就像是在形容一個人的時候不會用「如日中天」,而是用「如日東昇」是一樣的道理,讓我不禁讚嘆中文的奧妙之處。在最後,秦始皇只在乎他的慾望,而不是民不聊生的慘況。我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要建立一個國家其實很簡單,但是要維持住卻是非常的困難」,再次在秦始皇的歷史中應驗了。
歷史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更有學問的許多。在書中的前三分之一部份也曾提到「孫子兵法」,也許有些人會問說現在已經不是上戰場的年代了,根本不需要讀那個吧?但是作者提到,正所謂「考場如戰場」、「情場如戰場」,孫子兵法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可以運用的,讓我不禁也想好好的熟讀一下了呢!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