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不凡的慷慨 心得
推薦指數:
2015.10.26 更新
之前是因為新聞知道陳樹菊女士是台東的菜販,平常過著省吃儉用、簡樸的生活,卻樂於捐錢給需要幫助的人,十幾年來捐款將近千萬。她的行為真的讓我打從心底尊敬她,畢竟賣菜賺的也是辛苦錢,而且小時候的她,也是一路吃苦到大的,她沒有因為後來生活變穩定而想對自己好一點,反而希望不要有人跟她一樣走她的路,於是她選擇把錢一點一滴省下來,拿去幫助貧困兒童,甚至還為母校蓋一棟圖書館,她認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一般比她更有財力的人士都不見得這麼有愛心了,相較之下,他無私的奉獻更顯得比其他人偉大。看過書我才知道,她過的生活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辛苦許多。一天有八成的時間都在賣菜,對於吃一點也不講究,一天只吃一餐,她說:「我這『一日一餐』的菜單很固定,而且便宜,少則十元,多則四十元。」對阿嬤來說,買一碗白飯,再配上一罐佛祖牌麵筋,攪拌一下,即是人間美味。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日子也許辛苦,但在陳樹菊阿嬤眼裡,卻已經很滿足了,因為她是一個不浪費,也很容易知足的人。
雖然阿嬤並不富有,但她卻活得很快樂、很充實,當她工作很累或是腳痛復發時,只要想起她幫助過的那些孩子,現在至少不會沒錢吃飯或看病,心就會不自覺的高興起來,病痛就會被遺忘,那種快樂很真實。她總是說:「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忍』。生活環境艱困,別人對我不好,我可以一忍百忍,在忍耐中成長。」就是這樣堅強的個性,讓阿嬤很能吃苦。因為受邀到美國頒獎,陳阿嬤的善心一下子傳遍了全世界,但這一切卻招來了一些人的冷嘲熱諷,竟然有人認為這趟「美國行」使她不勞而獲,賺到大錢。對於別人這樣的反應,陳阿嬤覺得讓她哭笑不得也很傷心…。唉,社會上難免就是會有一些這樣白目、小心眼的人。不過,阿嬤並沒有因為外界怎麼說她而改變什麼,她還是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就是繼續賣菜、捐款,直到活的最後一天。她的這份心意讓我很感動!
她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行善的心,更讓我們看到他面對種種挑戰的勇氣,還有那顆謙虛不做作的心。雖然我還沒有那個能力可以像陳阿嬤這樣捐款幫助人,但我們可以學習她的精神,例如平時寒暑假到一些機構去做志工等等。畢竟只要多一個人加入行善的行列,社會上就會多一股向善的力量,也希望這種助人的現象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