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 團體獎學校出爐嘍,恭喜得獎學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賓-

書房名稱:

  • 收藏本數

    15

  • 投稿文章數

    5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24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假黎婆讀後心得

推薦指數:

2015.03.24 更新

文章題目"假黎婆"中的"假黎"是清代以來漢人對南部原住民(特指排灣族、魯凱族)的稱呼,而作者的奶奶便是"假黎",和別人的奶奶相差甚遠,不會講中國神話故事,不會教孫子唱鄉土民謠,甚至和作者完全沒有血緣關係(是作者爺爺的繼室),手上有著其他奶奶不會有的刺青,但是和其他的奶奶一樣,有著一顆愛孫子的心。
從文中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假黎婆"對孫子的疼愛,呵護有加,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是歧視原住民的社會。作者小時候在晚上溜去和奶奶一起睡覺,是奶奶袒護他;作者"大概是"中暑而鬼門關徘徊,大家都認為作者完了,只有奶奶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照顧作者、為作者折紙鷂;在光復前兩年的砲火聲中,在病中一直念著作者的名字,彌留之際還不忘掛記作者,可見"假黎婆"是有多疼愛作者這個孫子。
在作者得知奶奶是"假黎婆"的時候,"不是吧?" "你怎麼覺得不是呢?" "你知道奶奶是假黎,還喜歡奶奶嗎?"兩人間的對話,還有一次,奶奶的弟弟夫婦倆和姪子,端午節的時候來看他,因為姪子貪杯喝多了,因此有些失態。奶奶不但氣得把他趕回家,還流了一整晚的淚。更有一次,家裡給奶奶的「假黎哥哥」們一包鹽和一斗米,但奶奶只讓他們帶走鹽,而把米留下來。當作者問為什麼時?奶奶告訴他一個做人極重要的道理。「『雖然他們是假黎』,奶奶以更少淒楚更多悲憤的口氣說,『可不是要飯的呢』」從以上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奶乃對自己是"假黎"這件事非常的介意,也可看出當時社會對"假黎"的歧視。
文章的最後是"假黎婆"的逝世,「他是光復前兩年死在炮火聲中的,他在病中一直念著我的名字,彌留之際還頻問家人我的信是否到了?」、「待我回來時,,奶奶墓地上長滿了番石榴,青草萋萋,我拈香禮拜,心中感到冷冷的悲哀」作者只用了幾句話便輕描淡寫的帶過了奶奶撒手人寰的事,或許是有千言萬語想抒發卻不知從何說起,又或許只是不想回憶起這件事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