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5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個人組得獎名單出爐嘍!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我是宛霓

書房名稱:

  • 收藏本數

    5

  • 投稿文章數

    5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15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天堂?

推薦指數:

2015.01.03 更新

◎書籍ISBN:986-7600-79-7
◎書名中文主標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書籍作者中文名字-01:米奇˙艾爾邦
◎書籍編譯著中文名字-01:栗筱雯
◎出版單位: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2004年10月
◎版次:初版
◎心得主題:天堂?
◎相關書訊: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1958年5月23日出生,曾任美國體育記者、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一點小信仰》和《時光守護者》。他的書籍涵蓋人生的種種,表達的手法是以故事的形式,讓人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所著的5本書都大獲好評。其中《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及《一點小信仰》更被改編成電影。
◎內容摘錄:
*為什麼有人去世了大家要聚在一塊兒呢?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應該聚在一塊兒呢?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再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你看不見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撥弄他們的頭髮,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的退去會有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你灌溉他,你擁有他,你與記憶共舞。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我的觀點: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天堂"究竟是什麼樣子?有人說"天堂"就是幸福的代名詞;有人說"天堂"是因人而異的;也有人說根本就沒有"天堂"的存在,在這本書裡作者用五個故事將他心目中的"天堂"給描繪出來,在這本書中"天堂"是個讓你了解一生中你發生過的許許多多的事或不明就裡的事甚至是耿耿於懷的事情其中的詳細情況或真相以及教導你一些道理讓你對人間的一切感到釋懷。主角名叫艾迪,他是個普通的維修工,因為父親一直以來的忽視和暴力對待感到憤怒與憎恨,他在打仗時曾經放火燒了一間倉庫,而在火勢漫延時他卻發現里頭有個人影,他想去救那個人影,就在這時有一顆子彈打中他的腿,之後他就昏迷不醒,醒來後已經到醫院了,縱使回到故鄉他仍一直夢到這段惡夢,認為自己根本不該活在這世上,覺得沒有意義,在最後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離開人世。
一、 在天堂遇見第一個人—"藍膚人",第一個功課:"陌生人是遲早會認識的家人"。艾迪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是一位皮膚變成藍色的人,他因為艾迪幼年時期的一個不小心而離開了人事,艾迪認為藍膚人的死是他的錯所以要付出代價,不然不公平,但藍膚人告訴他: "公平這個東西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接著他對艾迪說了一段話:"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人去世了大家要聚在一塊兒呢?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應該聚在一塊兒呢?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再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因此生命是環環相扣的,所以[陌生人,是遲早會認識的家人]"。二、在天堂遇見第二個人—"小隊長",第二個功課:"犧牲"。第二個人則是艾迪當兵時的小隊長,他告訴艾迪當兵那年朝他腿開槍的就是自己,但他也為了救艾迪而喪生在戰場,小隊長告訴他:"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我們都會面臨犧牲,只是不要一直執著自己失去什麼,因為相同的,家人親戚朋友也為我們犧牲。因此我們必須瞭解犧牲的真諦並從中找到自我肯定的價值。三、在天堂遇見第三個人—"露比",第三個功課:"寬恕"。第三個人是艾迪工作的遊樂園的創始者,她告訴主角他父親的故事,露比帶領艾迪重新認識他父親,並讓艾迪知道且瞭解父親也是有情有義的人,並非冷酷無情,這些有別於之前他對自己父親的認識,的確震撼了艾迪,因為艾迪老怪罪父親把自己困在露比碼頭,而那份本可以屬於他的美麗人生因為父親的關係而無法實現,也因此艾迪失去自由、失去事業,也失去希望,艾迪一直無法振作起來,終其一生無法走出父親所留下的這份髒兮兮而乏味的工作。但露比告訴他的事讓他對父親的憤怒釋懷。露比告訴艾迪:"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所以,寬恕是最好的解藥,寬恕對自己不好的人,寬恕對自己造
成傷害的人,唯有寬恕且放下心中的仇恨憤怒,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與自由,進而免於陷入仇恨的泥淖之中而得到救贖。四、在天堂遇見第四個人—"瑪格麗特",第四個功課:"愛"。第四個人是他的妻子,她告訴他"就算你愛的或愛你的人死了,這些愛也不會消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罷了"、"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你看不見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撥弄他們的頭髮,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的退去會有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你灌溉他,你擁有他,你與記憶共舞。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書裡的主角莫瑞也曾說:「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因此學著讓愛像一股暖流,流向家人、朋友、以及身邊周遭的人。五、在天堂遇見第五個人—"小女孩塔拉",第五個功課:"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最後一個人則是一個小女孩---塔拉,剛見到塔拉讓艾迪覺得奇怪,但塔拉告訴艾迪:「你把我燒死了!你害我好痛」,讓艾迪澈底崩潰!原來那個他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靨竟然是真的!多年前他在打仗時,那一團
火真的燒死那個小女孩,他狂哭...他難過,艾迪覺得他這輩子一文不值,彷彿虛度此生。但是塔拉卻告訴艾迪"自己活著的意義---生活在露比碼頭修理遊樂器材並且保護小孩的安全就是艾迪生存的意義!"。艾迪沒想過,即使是簡單而平
凡的工作,因為他認真地修理遊樂器材的安全,因而預防並保護許多人的生命安全,而這個平凡的工作並非如艾迪所想的那樣毫無意義。每個人誕生在世上都有一個或多個上天所賦予他的任務,無論是多麼平凡的人、多麼平凡的事,都有他一定價值的存在,而"天堂"就是在最後的最後告訴你"你的存在意義"的地方。第一個故事中籃膚人就告訴了我們這本書的主旨"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這一秒有個人因你而死,下一秒就有個人因你而活;這一秒有個人因你傷心,下一秒就有個人因你快樂;這一秒有個人咒詛你死亡,下一秒就有個人慶幸你活著,生命就是如此的影響彼此,每個人的生命看似獨立但卻交錯互相影響,或許一時之間無法發現端倪,但在生命的轉彎處即會明白,原本不相干的人,卻改變人生的路成就自己的未來。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沒有活著的意義,要知道能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在生命中能活在當下,實踐人生的各項價值並認真的度過生命的每分鐘,這一生才能了無遺憾。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活著,完成上天賦與你的任務並靜靜的等待"天堂"的到來,讓屬於你的那五個人來告訴你你究竟"為何活著"。
◎討論議題:
*在這本書中,死後的人會上天堂,在天堂裡會有五個人分別告訴你一段故事、教導你一些道理,讓你明白自己的人生。但每一個聽完故事的人就真的能對自己的生命釋懷嗎?如果聽完故事後,仍然無法諒解某些人或事時,又該如何是好?
*如果世界真像書中所說的生命之中有一種平衡的存在,那表示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我們究竟是要用哪種態度面對人生?是該輕輕鬆鬆毫不在意得活著還是要不顧一切拼命的活著呢?
*書中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意義和任務,那我們又該從何得知自己活著的任務以此發現自己活著的價值呢?而我們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