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4閱讀心花開青春徵文活動 團體組得獎學校出爐嘍!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花蓮女中 束負臣頁示眞

書房名稱:書櫃與書櫃之間

  • 收藏本數

    21

  • 投稿文章數

    19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3

  • 受邀次數

    1

  • 瀏覽數

    142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219 121

投稿書評|呵呵

推薦指數:

2017.11.04 更新

讀余秋雨的《山居筆記》就像午後品嘗一壺溫熱的香片,有點香又不會太香;有點濃又不會太濃;有點熱血澎湃,又有點情緒蕭索;我不能說自己一定是頭昏腦脹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有好多想法鯁在喉頭。我想這是自找的,那麼多本暑假作業可以挑,很多是一本完整的小說,有明確的時間軸,有顯然的主配角,要寫心得,總覺得比較容易下手。但《山居筆記》不然,它是余大師多篇心得的總匯,每篇有獨立的主題,讀完他人的心得再來寫心得,豈不是要有更高明的技法,這不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但是想想,還好整本書有個特點,它是繞著整個中國歷史打轉的,但有兩個段落都與清代歷史有關 ,像是第一篇「一個王朝的背影」,還有後續的「抱愧山西」,所以我就將想法凝聚在這個離現代最近的朝代上。忽然間,想起了小玄子和小桂子。原來歷史可以直著看,橫著讀,坐著唸,甚至躺著想。

以前常把歷史課本和章回小說混為一談,真假虛實,很難判別。感覺上《山居筆記》裡的清代,面貌比較清楚。因為,它是從熱河行宮(或是說避暑山莊)看大清國運的。這種說法和以前讀歷史有很大的差別,作者的觀點讓我頗為震撼,我們總以為看一個君主的成就,最好是看版圖,但想想好像不大對,版圖遼闊疆域廣袤,不見得國泰民安,元朝就是一個例子。但康熙時代的中國,卻是一個文治武功皆達頂峰的盛世。而作者就從熱河行宮內外,作下判斷的。康雍乾三代,一年之中約有大半個年頭,整個紫禁城的文武百官都搬來了行宮內;行宮外,清代君王們展示軍容,並召見塞外部族領袖。別說大清是關外來的民族,當然不會想把長城封住;但是想想,一個有閒有暇、西行避暑、騎射圍獵的王朝,哪還需要萬里長城保護疆域?於是熱河行宮就成了大清王朝的萬里長城,它比實際的磚瓦石牆更強悍,更堅固,它是一個強勢民族的城牆,是一座精神堡壘。當然,一旦行宮傾圮失修,這個民族就氣數將近,開始走下坡了。
熱河行宮的地位這麼重要,主要修葺行宮的康熙就更重要了。內容摘述的段落裡,我就摘錄了作者對康熙的一段描述。很難想像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怎麼摘了鰲拜,又怎麼除了吳三桂,當然沒有小桂子的瞎纏攪和,也沒有海公公和神龍教。但是,康熙有一種精神,他似乎不想被照顧,不想被引導;他要自己照看他自己的天下,他要自己指導他自己的臣民。就像作者所說,他不是一個繼承者而是一個開創者。難得的是,他的精神不僅用於武功,也用於文治。這個在大漢族主義下所謂的夷人,卻有著比絕大多數漢人更細膩的文化心思。歷史課本學過,我們也都仔細背過,康熙編撰了「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等大著。如果康熙的精神是一個君王必備的條件,那真是太難了,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望其項背?
於是,反清復明之必要與否,就被作者提出來討論了。甚麼是中華文化?清兵入關的數十年後,中原的文化是不是還叫做中華文化?受鹿鼎記影響,我實在不認為把明末諸王拿來換康熙會好到那裡去,更別說拿鄭克塽來換小玄子了。清史不正也是一段中華歷史嗎?而清代文化不就也是一部分的中華文化嗎?文化不就是一群共同生活的人一起寫下的生活印記嗎?文化不就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時時刷新的歷史嗎?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堅持某種文化落寞,硬要維護一段現在根本不適用的生活方式?我想了想,記錄祖先生活的方式與型態,自有一種懷舊與思古的情味,值得說與後人。但更寬大的包容現在的我們,為自己的世代創造文化,不也是一種瀟灑的人生態度嗎?好吧,大師客居在香港的山坡上寫作,自稱《山居筆記》;我則窩在台灣後山的家中寫報告,也來自稱《山居心得》。雖然兩者看山皆不算是山,但暑假苦短,苦中作樂,聊以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