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一部結合歷史考究和文學義理的鉅作
推薦指數:
2017.01.11 更新
第一次閱讀碧血劍時,覺得主角袁承志這人平平淡淡,就連在江湖上闖盪時也極為順遂,罕有敵手能贏過他。然而,與夏雪宜一相比較之下,又遜色許多。「金蛇郎君」夏雪宜雖在書中從未真正出現,他的為人行事皆是出自他人口述,但僅是如此,他形象鮮明的丰采便已蓋過袁承志,甚至更勝一籌。我還挺欣賞「金蛇郎君」夏雪宜這個角色,雖然他對於不重要的人可以毫無顧忌的欺騙與利用,復仇的手段也極為兇殘,但他對溫儀的深情可是文中頗大的動人之處,他在因緣際會下愛上仇人之女,因此讓自己陷入愛與恨的兩難境地,雖然最後他因被人毒害,武功盡失,死於華山一處山洞中,死後留下一紙寫道:「此時縱聚天下珍寶,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財寶而輕別離,愚之極矣,悔甚恨甚!」〈p.123〉看著這一段時,我感觸良深,夏雪宜的深情真的很令人動容。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如果待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從前的所有,那也未免太悲哀了。
溫青青在書中也是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善妒不說,又任性妄為,每當有女人靠近袁承志便胡亂攪和,蠻橫不講理。但與溫順可愛的阿九相比,與冷靜自持的焦婉兒相比,與武功高強的何鐵手相比,袁承志卻還是對刁蠻的溫青青情有獨鍾,從未改變過。這大概也是袁承志對於男女情事呆愣木訥的地方吧!
文中一段是袁承志潛入宮中想刺殺皇太極,但在聽見皇太極與大臣的一番話後卻猶豫了,皇太極當年使了反間計,讓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對袁承志而言,於公,他是入侵中原的韃子皇帝;於私,他是藉他人之手殺掉自己父親的殺父仇人,不論理由是何者,他都應該殺了皇太極。可他在聽了皇太極的馭人之術、政治見解之後,卻有片刻的猶豫。殺與不殺,忠誠與孝義的選擇,任何一個決定都是攸關天下百姓的未來。
和皇太極的賢治開明相比,闖王李自成的為人便顯得剛愎自用。他的軍隊在攻入北京城之後,在城裡偷、搶、奸、擄竟是無一不做,他的手下也相互鬥爭,求取權勢,簡直就像劉姥姥入大觀園一般,看著什麼新奇有趣的,便欲占為己有,渾然忘了自己從前也是被明末官兵壓榨的可憐百姓,由此看出人性的黑暗面。
金庸曾說過《碧血劍》裡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袁崇煥和夏雪宜,夏雪宜姑且不論,因《碧血劍》一書就是因他的金蛇劍而起。所謂承志,即「承父之志」,袁承志所承繼的正是他父親袁崇煥未成的志業──驅逐女真,保住大明江山。金庸在故事的最末又寫了一篇袁崇煥評論,以自己的觀點闡述袁崇煥與崇禎之間的矛盾。可以說碧血劍中,是以袁承志之名,袁崇煥之眼在探索這個時代的悲劇也不為過。
其實武俠小說就像一部大雜燴,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人性的黑暗、貪婪、慾望在書裡表露無疑──這也是金庸厲害的地方,所有的人個性鮮明,就像活生生的人在字裡行間跳躍著,舞出他們自己的故事。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