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4閱讀全壘打青春徵文活動」個人組得獎名單出爐嘍!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博客來 高中生書店/閱讀對焦 老師

書房名稱:高中生編輯選讀

  • 收藏本數

    123

  • 投稿文章數

    121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48

  • 受邀次數

    31

  • 瀏覽數

    1,763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

推薦指數:

2017.11.22 更新

撰文:林靜君│台北市立南港高級中學教師、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哲學」是動詞,它是一種行動

高中生讀得懂哲學嗎?課業已經夠繁重了,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不是升學的科目上?推廣高中哲學教育的這幾年,雖然獲得學生、家長與社會的普遍肯定,但偶爾還是會接到上述的質問。在我們嘗試回答「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之前,或許必須先澄清什麼是哲學。

哲學並不是幾句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醒世警語,也不是幾篇可令人備感撫慰安定的心靈雞湯。如果語言學是以科學方法對人類語言進行分析研究、數學的奧義在於以符號來解構數量、變化與空間等,那麼,哲學家的任務就是不停地以「更為後設的角度」來尋找可以被普遍化的定義。例如,當我們說:「不挺朋友就是沒有義氣。」哲學家就會跳出來問:「什麼叫『義氣』?」一來一往地問答,直到「義氣」能被定義得再也找不到例外為止。接著他可能會回過頭問:「那麼,請定義『朋友』?」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立刻想起那個在古希臘市集裡,不斷向路人提問的蘇格拉底。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哲學」是一個動詞,它是一種行動,不停地追問事物表象背後所蘊含的前提。

■ 不貪圖懶人包,學習獨立思考

當前台灣高中生每天的在校時數平均高達9.5小時,課程內容理應足以容納人類知識的全部內涵。但是,正因為缺少了一個動作──哲學思辨,所以,記憶與背誦就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密集的小考與定期的週考和段考,成了唯一的終極目標。學生進了寶山,卻不是智識的探險家,多數成了資訊的領受者,好一點的懂得如何採集。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教科書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要怎麼「教」哲學呢?我們不教哲學史,不以「某某哲學家說……」來開場。相反地,學生一進教室,就得準備接好一個又一個拋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一再敦促他們去思索那些習以為常的詞彙與概念,是否真如想像中的明確而牢不可破。很快便有學生感嘆「像在跟過去的自己打架」,但這門課是他們每週最期待的兩個小時。

學生紛紛表示:「哲學課讓我用不同的角度看周遭的事物,使我感到很新鮮也促進我的思辨能力」、「會更仔細思考人文相關議題,也會和家人分享討論如何更客觀地看待事物」、「開始思考以前所學的正確性,而不只是接受被教的事情」。

在課堂上看見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與自信,是我在推廣哲學教育這些年來最喜悅的事!

【本文節錄自「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哲學聯合書訊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