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不錯
推薦指數:
2018.01.16 更新
「道家」之名對於許多人而言可是耳熟能詳的,但是,正要他人解釋它時卻又說不出個結果。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身分難以確定,作品也充滿玄思,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讓人呆愣了老半天,還是想不出來。莊子則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開口就是「不知其幾千里也」,簡直是在打擊我的語文能力。道家思想在於現代的儒家社會中,對他人而言,道家的莊子看待人生中的死更顯得非常得樂天派。但這完全出自於個人的價值觀,只要能讓自我心安理得,就沒有是非之分了。
在這些文章當中,有一篇讓我覺得特別是現代教育的一大重要問題,是關於強調「學習」的重要:一方面要學習正確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要以正確的方式去學習。所謂「正確」的知識,首先要避免斷章取義,譬如聽道莊子朝笑別熱中名利及貪生怕死,就立刻跟著憤世嫉俗或醉生夢死。其次,必須考慮這種知識本身如何自圓其說又如何可以落實於真實人生。所謂「正確」的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向專家學習。然而,現代大多數的學生努力於學校的課業,用來應付種種的考試,卻重來沒問問自己未來的路要走哪一條?難道「學習」是因為考試、測驗、分數而存在的嗎?基本的知識很重要而發展自我的專長故然重要。別因分數而成考試機器,別因考試而成兩腳書櫥。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會因好壞而有所不同。
莊子活在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的戰國時代,也是傳統秩序與價值觀的理念面臨崩解與重建的危機關頭。莊子在深度煩惱中,洞察了人生智慧。「道」是究竟真實,宇宙萬物是源之於道,又將回歸於道的。因此,由「道」的觀點看待人生,紙會有覺悟的喜悅,而不會有情緒的波動了。莊子可以活在當下,也十分珍惜它所擁有的一切;在物質上極度貧窮,並不妨礙他在心靈中無比得充實。
反襯於現的社會安定、富足,扔有人不安於現況爭相奪利、自相殘害彼此,及使得到的在多,依然無法滿足。使得外表雖然展現初一副鮮豔亮麗,內心卻暗淡無光,早已忘了人生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相較於社會角落裡的貧困家庭,生活雖然辛苦,只要得到小小得給予,就能讓內心快樂。這就是本書所帶給我最大的啟思,也是本書所想表達給讀者的重點。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