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好評延長至5/15 ✈✈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和美高中 RÖ

書房名稱:

  • 收藏本數

    6

  • 投稿文章數

    6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46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走河

走河

7 6

投稿書評|走河

推薦指數:

2019.04.29 更新

繼上一本《轉山》後,我又接下去看謝旺霖《走河》。必須說這本書和上一本完全不同感受,上一本是騎著腳踏車登上西藏高山,路途紀錄他和當地人的互動和各式各樣的經歷,包括差點跌下山谷或是西藏獨特信仰;這一次我閱讀作者走印度的遊記,為何說他和之前我讀的不同:這次我深深感受到貧窮。尤其在〈乞丐與黑洞〉那篇,首先作者先揭穿許多關於壅擠、嘈雜、髒亂等字,雖然早在掀開這本書之前就知道「貧窮」的意思,但是看到作者描述的現象,不禁打個寒顫。

但是除了貧窮之外,我還從作者與其他陌生人的互動發現並非所有皆是如此,還是有令人溫馨的畫面,在出海口的小女孩還是獨自守廁的小男孩,都像課文《愛之淚珠》最後一段「兩旁垃圾堆成小山,胡亂搭的帳篷裡住人家,帳外破布招展,裸身的小孩向過往車輛親切揮手」在貧窮裡瞥見綻開的一朵花。

作者繼續他的旅程,發現車資異常高價,毅然決然徒步不選擇搭車。走到茅棘且勁茅高丈餘的草叢,發出任何訊號皆不被接收的荒地走了十幾公里,還是靠著意志力走出迷宮。和《轉山》一樣腳踏車屁股快裂炸還是堅定到到達山頂。這就是從兩本書中看到共同點,每次覺得自己做的事枯躁乏味意志薄弱時,想到作者登上恆河上游放下從大覺寺拾起菩提葉,當完整完成一件事,心頭那種無法壓抑的滿足,能回頭品味那漫長的旅途,游過每一處笑靨每一處淚痕每一處足跡的漩渦,那是堅持下去的理由,而我也被此「不放棄精神」給渲染,回到學生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