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5閱讀全壘打」青春徵文活動開始嘍!!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 收藏本數

    12

  • 投稿文章數

    12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91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民間神話故事

推薦指數:

2019.05.30 更新

大同與小康是代表儒家政治理想的名篇,文中藉孔子之口,闡述「大同」與「小康」兩種社會型態的差別,表達儒家以「禮」作為施政根本,將「大同世界」視為最高政治理想的願景。全文分為三段:首段記孔子參加祭禮後,嘆息魯國禮儀徒具形式、不夠完備,故像弟子言偃表明對古代盛事的嚮往。第二、三段則承接首段,分別論述「大同」與「小康」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概況。孔子認為大同之治以「天下為公」為基本精神 人們具有自發性的道德良知,故政治上能「選賢與能」,人際上能「講信修睦」;社會上能博愛無私,使弱勢族群都得到照護;經濟上講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追求公眾利益,人們不自知的處在平等、互助的美好世界裡。相較於大同世界的無私,小康之治則是以「天下為家」,君權世襲,人我之分甚明,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私利,「禮」已非發自內心的行為,而是在位者約束人心、確定君臣名分、治理天下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