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閱讀心得
推薦指數:
2020.05.12 更新
這本書包含了非常多精選的文章,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和《在地的能源革命:德國能源村的故事》。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瑞典的社會福利政策,以作者先生的朋友為例,在他診斷出憂鬱症後,就開始請長期病假,並持續領病假津貼維持生活。在他請病假的前兩年,他都在家裡打電動,健康狀態走下坡,國家給他幾乎免費的醫療來醫治他,甚至在他犯罪後給予他塗銷前科的機會。作者本人認為他只是一個消耗國家資源的米蟲,但身為朋友的作者先生仍然抱持著希望他可以振作起來。果不其然,他漸漸地回到了生活的常軌,並開始恢復了活力。作者藉此談到了社會制度的比較。如果有人因為一些身心狀況而沒有辦法位生活奮鬥,就像不想走、走得慢的驢子,我們有兩種方法選擇,一是給他們蘿蔔,讓他們喘口氣調整好腳步,或是拿鞭子鞭策他們,逼他們負傷奮鬥。瑞典就像給他們蘿蔔,讓他們有資源可以重新振作,隨然會消耗社會資源,但他們重新出發後又可以為社會貢獻,所以這樣的制度,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第二篇文章有提到德國的一個小農村利用自己農業產生的動物排泄物和農業多餘的麥稈、麥屑和玉米發展沼氣發電,成為德國第一個光靠再生能源就自給自足的村落。德國的再生能源有一定的比例,沼氣發電佔全體發電的7%,風力發電佔10%。風力發電也可以提供很多人錢財,德國北部富含風力資源,許多地主為了增加收入,把農地組給再生能源公司興建風場。由於賣電所得的營業稅幾乎全歸地方,所以地方官員也樂於配合,對於產業不發達的偏遠鄉鎮來說,賣電的稅收經常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能有效平衡區域的發展。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文章中舉例很重要,因為例子可以為我的觀點佐證,增加可信度。有了這本書裡的好文章,讓我吸收了很多寫作的要點,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寫出耐看、有深度的文章。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