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5月閱讀心得
推薦指數:
2021.07.31 更新
用雙手去提筆書寫文字,在一筆一畫中追尋最原始的熱忱,不帶任何目的的去追尋那從紙張透出的溫度,專注於書寫這件事,對現代慣用電子產品的人們來說看似不實際,但往往人們就在不經意間會使用書寫來去表達出最真切的情意,大眾對於書寫的印象常是在雜亂的稿紙間埋頭苦思,亦或者是啜著茶對著山水風情吟詩作對,並認為只有這麼做才能勘登文字的大雅之堂;其實不然,最原始的時代,為了能更標準表達所想的內容,所以創造了文字,去拼湊了無數的字詞去記錄下它們,一個一個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它們是如此的親近生活,不管是誰都有能力去使用、去詮釋,只是差別在於對它的熟練度罷了,提筆傾注並不難,難是難在是否能放下心中的大石去好好地揮灑墨水。我覺得這本書最令我驚豔的不是大篇幅的使用的作者的手跡,而是時不時穿插在其中的小信籤,其中用那娟秀的字跡帶出的寥寥幾句話,所描繪出來的畫面別具一番風味,讓人反覆琢磨也不覺得疲憊。作者在書中提過她總到自然裡尋求慰藉,在樹的懷抱下去獲得夢幻的逃脫時光;而對於我來說,隱藏在作者字裡行間的悵惘和嚮往,才是醉人,總是令人想反覆地去沾染上那些柔情,就像使一陣清冽的冷風從邊際勾出迤邐的雲山,非得牽出一絲潔白才肯罷休;我們每個人都像一片片浮雲在飄盪,看似自由,但其實身心都被日常的瑣碎給綁架了,而被桎梏的我們卻渾然不自知的繼續生活著,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漸漸衰老,或許蹉跎了歲月,或許留下了懊悔,不管是孩提時代,又或者是求學階段,亦或者是在社會上打滾的時候,都有著各自的煩憂,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總持著煩惱抱著憂愁也不甚理想,關於這點作者的說法是這樣的:「太多的平凡瑣碎,使我們忘記了,直到我們攀到山巔,俯瞰山谷,發現溪流一直在那裡......原來愛一直在那裡,滋養著我們,而這次我們不再忘記。」我覺得這段解釋真的很美,被愛滋養的我們何必去糾結在那些東西上,盡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機會就回來到我們身旁;字裡行間可以感受的作者在寫下這段文字時的溫和神情,那氛圍會是如此的祥和,彷彿整個人都放下了,脫下猙獰,把一切都洗盡鉛華後再重新檢視的感覺。
人們擁有心,可以思索很多事,無論最後結果好與壞,都會成就一段塵緣;人們透過無數交談,從談吐和應答中判斷對方是否為自己適合來往的對象,如果自己覺得適合而對方也恰好覺得自己投其所好,那就再好不過了。但現實卻常事與願違,自身的能力常常跟不上自己的眼光,因此經常錯失良緣,留下自視甚高或是曲高和寡之類的遺憾。關於交際這個點,讀過這本書以後讓我有了新的想法,我開始嘗試觀察每個人的字跡,藉此更了解大家,透過看每個人的字跡,來塑造那個人在自己心中的模樣,因為每個人的字跡都分別住著不同的靈魂,而在端詳著他們字跡的同時,會讓人覺得此時此刻也在注視著他們的靈魂,回過神來,也在檢視得自己的殘缺,打自己不足的地方給填補上,會把字跡說是靈魂的表徵,是因為它是最原始最純粹的,沒有任何掩飾,不能藏著掖著,就那麼讓人可以直勾勾的盯著,並充分的挖角它的真。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