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學著喜歡自己的樣子吧—漂浮男孩讀後心得
推薦指數:
2021.06.28 更新
「到底什麼才叫正常?」是《飄浮男孩》書中的主題。當自己與眾不同,成為了不被他人所期待的模樣時,自己能做什麼?在本書中作者反覆的使我們思考這個問題。《飄浮男孩》裡主角巴納比天生就會飄浮,加上小學時成為在雪梨海港大橋成為第一千萬名遊客,這也造成了他注定與眾不同。不過主角的父母不願接受一個與眾不同的家庭成員,「正常」「平凡」的生活便是他們的一生願望。可想而知巴納比身處多大的壓力!
之後主角的雙親竟然拋棄了自己,促使他踏上思索人生的旅程。起初他非常難過,恨自己的不平凡,認為自己變正常是不是一切就會變好。但不是的,在這趟旅途中,巴納比從澳洲出發,之後到了美洲、歐洲和非洲,甚至上了太空,當中遇到了很多特別的人,或是受人幫助,或是作為成就他人的推手。
這些也導致了他對於自己的人生意義有了更多想法。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主角遇到一位因為癌症末期所以正在完成人生清單的老人,這位老先生,讓巴納比學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跨出自己所設定的「舒適圈」,勇敢築夢!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紀錄片《不老騎士》中,有一位爺爺說過:「我們人生不曉得哪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應該要好好的再珍惜,過一次特別的一個禮拜,要享受一次怎麼樣的約會,好不好!」
像這樣的勇敢築夢的態度深深影響著主角,但主角也同時讓老先生了解到自己先前所投入的人生或許有些許的缺陷,在生命結束的那天是否會後悔自己沒有多陪陪家人,有了家人的陪伴這樣的人生清單才叫完整。
這個章節雖然有點感傷但兩人一同學到了另一種「活著的意義」,讓我深受啟發。
「人們總是無法接受超出自己人生經驗的人事物。」有些人想要迎合他人做改變,而有些人堅持著自我。
看完這本書後,能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主角巴納比的處境與心態的成長,或許同溫層會一直存在,若自己成為了像「飄浮男孩」這樣不被人所希望的樣子,我們必須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肯定自己並且喜歡著自己。這,才能活得出屬於我們的生活。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