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疫情下的進化與新常態
推薦指數:
2021.12.15 更新
書中提到的社會變遷,是在民國六十年,中華民國因中國的打壓退出聯合國,全國在一瞬間由驚恐而憤慨而致愛國心波濤洶湧,愛國意識激勵整個社會氛圍的改變。當時的社會,無論老闆叫你倒茶、掃地也都是心甘情願地去做,也沒有任何人會覺得倒茶有失身分;那時中小企業內部相處融洽,老闆員工努力以創造公司業績為目標,與現在動不動以工會和工資互相較勁,勞資關係相差甚遠。
書中還提到變化最劇的應該是男女關係了。再加上民法規定寬鬆,女十六歲,男十八歲在監護人同意下即可結婚,二十歲則人人可以投票。當年有些學校管理較嚴格,區隔意識就漸漸明顯,所以不少學校就改男女分班的管理模式了。當中學階段更是男女分校,一直到民國七十年左右才改變性別管理觀念,採取混合編校。
然而,我在疫情中看見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變,像是現在的人們都已經習慣戴口罩了,還有就是外送已經變成在疫情下的人們不可或缺的職業了。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