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孔乙己
推薦指數:
2023.04.10 更新
魯迅所著的《孔乙己》是一篇令人深思的短篇散文。這個故事描繪了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小人物孔乙已,背景是當時因科舉制度廢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以及現代社會思想與傳統社會思想的衝突。這篇文章實際上是通過這個故事來批判當時的社會現實。首先,這個故事通過孔乙已的角色來表現出當時的社會階層固化現象。孔乙已是一個出身低微、沒有文化和財富的人,但他仍然固執與儒家思想,但他的信仰在時代的洪流中被踐踏,他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甚至連酒樓老板都不屑於理他,我認為作者藉由如此強烈對比,使讀者反思,究竟是禮教使人變得迂腐,還是現代社會太過殘酷,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之下,人們開始欺負對於自己相對弱勢的人,藉此取得優越感,這種情況也在酒樓老闆與主角還有孔乙己的對話中,被魯迅描寫得淋漓盡致,這種社會現象與當時的現實狀況緊密相關,當時的社會是非常不平等的,上層人士擁有絕對的權力和財富,而下層人士則被壓迫和邊緣化。魯迅透過孔乙已的形象,讓讀者看到了當時社會的殘酷和不公。
其次,這個故事透過孔乙已的悲劇命運表現出當時的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心裡的矛盾以及掙扎轉折。孔乙已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你的腿,最終死不冥目。這種悲劇的發生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在當時的社會中,人們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孔乙己畢生追求的儒家思想逐漸被社會遺忘,這種心態上巨大的落差感是值得我們關注以及思考,在現今的社會也經常發生類似的情況。孔乙已的命運就是受到這種社會矛盾的牽連而無法擺脫自己的命運。這種命運的無奈和悲劇,讓讀者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無力,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值得關注的點正是整篇文章的敘述者,為何他不出手幫助孔乙已呢?是能力不足?或是也想嘲笑孔乙已?我認為都不是,真正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恐懼,害怕因為幫助他而被認為成異類,所以在文章中,才對他表現得愛答不理,這種情況在現今社會也是經常發生的,整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或許距離現在相當久遠,但這些人性的真面目依然在我們身邊不斷地發生,這篇文章能夠不朽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他講人性描寫得相當寫實值得思考。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