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青春第二課心得
推薦指數:
2023.11.23 更新
這本書寫了非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在講他們在青春期的經歷,每個故事都很有趣很特別,也都很不一樣,都在告訴我們不一樣的道理,我很喜歡他用說故事的方法講述人生道理,會讓我有動力想繼續讀下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友友那篇,原因是因為他竟然在還不到16歲的年紀就在那麼大的場地舉辦自己個人演奏會,真的很厲害,而且也真的很有音樂天賦,但他卻選擇讀人類學系,一開始我覺得,這樣有點浪費了這麼一個人才,但後來又覺得,他這麼做一定是想學自己感興趣的,也覺得這樣才是對的選擇。
其次讓我最有感的是同樣淡水人的杜聰明,他在17歲跟我們年紀相近的時期,以第一名優異成績考上當時台灣最高學府,也就是日本人在台北設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但是在身體檢查時,卻因體格不及格差一點被淘汰,幸好當時的校長主張讓他入學,杜聰明才能有後來的成就。也因為這樣,杜聰明入學後不但努力學習,同時也每天持之以恆運動健身,最後在1914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並成為臺灣第一個醫學博士,然後歷任台大醫學院及高雄醫學院院長等職。
這本書裡面都是這類在青春期,歷經蛻變、學習、挫折、摸索跟努力之後,在各領域學有專精並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讀過之後我學到了很多,像是在青春期要培養興趣,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才會知道未來的方向,並堅定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要選擇自己喜歡且感興趣的路,也可以說是設立目標的重要性,因為這會跟未來大半輩子的生活有關,如果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生活也不會快樂。還有培養自己興趣的重要,如果連自己的興趣都不知道,那現在只是盲目的在原地打轉,不會有結果。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