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生於奮鬥,為奮鬥而生 #2023 閱讀全壘打
推薦指數:
2023.09.22 更新
一滴滴如雨點般的汗水持續滴落在球場上,承受著肌肉一次次被撕裂的疼痛,他卻仍舊屹立不搖。無庸置疑的,成就他的傳奇故事的並非天才級別的天賦,而是那些數不盡的挫折與傷疤!他就是台灣男網永遠的第一人—盧彥勳。身為一位體育班和校隊出身的學生,我對於成為頂尖運動員所需要的付出再清楚不過了。放眼所有的高中、國中、國小,各式各樣的校隊以及體育相關特殊班級,不勝枚舉。然而,真正能夠踏入奧運殿堂的卻屈指可數。那些外表光鮮亮麗、風光無限的運動員,有哪位不是踏著自己的血和淚一路走來?尤其是在網球熱度相對不高的台灣,哪怕是有著滿腔熱血的盧彥勳,為了成為網球職選手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絕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在早些年,台灣堪稱是「網球沙漠」,有關網球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在這條陌生的道路上,迎接盧彥勳的盡是未知的荊棘。自從他下定決心要成為職業選手後,那些他最熟悉的隊友和搭檔都相繼離他而去,前所未有的孤獨不斷侵蝕著他。禍不單行的是,連他最堅強的後盾——父親,也撒手人寰。為了獲取晉升世界排名所需的積分,他不得不獨自在世界各地闖蕩,有時甚至到了比賽場地才開始尋找雙打的搭檔。還好他的哥哥為了成全他而辭掉工作,當起了他的經紀人。然而,不管他多麼努力練球,不管他犧牲多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就算他為了網球付出一切,那艘名為「夢想」的小船卻仍在水一方。
眼看著「夢想」的小船隨時可能被傷病的大浪摧毀,覆滅,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在經過一波又一波的傷病,突破一個又一個的瓶頸後,盧彥勳終於在溫布頓網球賽一戰成名,世界排名更是勢如破竹的竄升至第四十二名。此戰過後,盧彥勳持續以好表現讓大眾認識他,終於,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人!
回想起盧彥勳踏上征途那年,僅僅只是一個18歲的青年;轉眼間,他已然成為台灣網球的代名詞,那個征戰了五屆奧運的亞洲球王也已然退役。現今的盧彥勳持續推動著台灣網球的發展,盡心盡力的成為後輩的引路人,為許多和他有著相同網球夢的年輕人指明前路。
每個榮耀的成就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犧牲和付出。所有成功的故事背後,都是由點點滴滴的努力累積而來。與其不切實際的妄想一步登天,不如穩紮穩打的累積自身實力,等待並把握那個屬於自己的機會出現。其實台灣也曾經有另一位和盧彥勳同時期的網球選手,那位選手的出身極佳,天賦更是難得一見的天才,在國中小就已囊括各項大賽的冠軍。那時,盧彥勳的成績還遠不及他。然而,或許是對於自己的天賦過度自信與依賴,隨著年齡的成長,這位天才選手認為練習可有可無,竟逐漸被認真訓練的盧彥勳迎頭趕上。在雙雙成為網球職業選手後,世界排名更被狠狠的拉開差距。最後,曾經的那個天才早已被遺忘。
Pierre de Coubertin(現代奧運發起人)曾說過,「奧運比賽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生命的本質不在索取,而在奮鬥。」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奮鬥,竭盡全力的努力奔跑直至終點,這,才是生命的真諦——生於奮鬥,為奮鬥而生!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