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人魚沉睡的家讀後心得
推薦指數:
2024.01.31 更新
這本書是由東野圭吾所寫的,我本來就很喜歡他的推理小說,但某天在圖書館找書時,看到了這本書的大鋼使我十分感興趣,這本書的主旨是在探討:「腦死是否為死亡?」。一開始透過一個小男孩撿東西結果遇到了一位「活著」的小女孩,直到最後的故事,也就是女主離世換來了小男孩的新生命。剛開始那個女主角去游泳卻不小心溺水了且暫時失去生命跡象,醫生提議要做腦死判定,假設判定腦死可以選擇是否捐贈器官,但是女主的家人不願意做腦死判定,反而還花下大錢用先進的科技去延續她的生命。看完了這本書我在思考,到底這個女生在大家心中為什麼樣的人?對家人可能是乘載希望的器具、對於大眾可能是已經死去的怪物,但對於醫生卻可能是發生奇蹟且有生命現象的實驗體。
一開始女主角溺水後,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她的母親,就像在368頁寫的:「只有母親能為兒女陷入瘋狂」,母親跟父親真的都是最愛我們這些子女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的一切都是源自父母的!雙親真的給我們太多了,而且又照顧及保護我們,那時看到那一段真的很感動,也希望女主的故事不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發生那一定會造成全家悲傷到不可自拔。
書種有個段落提及了一個問題:再採取心肺功能停止說為基準的日本,殺了一個尚未進行腦死判定的病患,這樣是否為殺人罪?在法官的立場來說:在尚未判斷腦死前殺了可能會犯殺人罪,但對於母親而言:照顧了這麼久為前提下,精神狀況已經很差了,親手殺死自己可能已經離開的女兒,這種情況我可能可以理解。
看完了此本書真的感觸很深,這並不算在推理小說的範疇內,而是去探討人心的心理書籍,也許故事為真實發生過,但機率真的很小,也希望不會有人真的遇到故事中發生的事。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