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教育vs洗腦
推薦指數:
2024.05.29 更新
「哲學」這學科聽起來很飄渺,費盡心思仍難以了解。事實上它只是在探究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一切,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領域。《香港人應該思考的40個哲學問題》理論了四十個議題,如教育、理性及信仰;亦有些比較敏感的話題,與性工作者、性取向及民主自由。書中的其中一節—教育。作者說他遇過不少教育工作者說:「教育跟洗腦沒有分別,只不過比邪教要好。」
這句話反映了現今香港教育工作者對現時填鴨式教育制度的消極和無望。
根據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制定的《香港教育專業守則》,列明以下兩項:「一、與學生討論問題時,應盡量保持客觀;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作出理性的判斷。」
作為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遊途中遇過很多對學生態度客觀,並願意聆聽學生的觀點,再結合自身思考和經驗,和學生積極討論,盡力地幫助和開導每一個學生的老師;也有更多教育年資相對豐富的老師,總是一副傲慢的神情,嘴上說着千篇一律的「大人做事不用你教」、「小孩子要聽大人說話」,打斷學生的疑問,就連嘗試聆聽也沒有。
學生嘗試理性地獨立思考,換來的只是老師的主觀判斷。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沒有人要求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只是希望學生能更聽話,失去主見,成為主動盲目聽從、隨波逐流和吮癰舐痔的機器人。這樣的教育制度,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無法在未來的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沒有人會願意創新,因為提出不同的意見就等於被罵,不尊重上一代人的成就。那些會提出意見的信心,早就在老師和社會一次次要他們妥協和沉默中被粉碎得徹徹底底。
沒有理性,沒有思考,沒有討論,香港社會的明天又在哪裡?教育應該是一個讓學生自由探索、自我成長的過程,而不是一味灌輸知識。教師們應該成為引導者,而不是獨裁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真正自由自在地遨遊,發現自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