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戰時人民的悲歌
推薦指數:
2024.08.21 更新
1945年發生慘烈的沖繩戰役,讓世人看到日本軍國主義者將沖繩人民當成是棄子的一種作法,而這慘烈的數十萬人死亡,也埋下了日本本土遭受原子彈攻擊的另一伏筆。在戰爭激烈時刻,孩童、婦女成為最脆弱的犧牲品。人權及生命價值都被愛國主義壓制,校長、老師也都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份。更悲慘的是,除了美軍的猛烈轟炸、強勢進攻外,原以為是本國的日軍竟也殘酷地屠殺村民、孩童。死亡如影隨形,親人轉瞬即逝,除了身體的劇痛外,殘存者還背負了精神上的巨大包袱與陰影。作者將沖繩被日本納為領土的經過及沖繩步入戰爭的過程,用翔實的資料呈現出來,也給朝鮮、台灣、滿洲國這三個在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下的人民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視野:被納入一個強大的、高文明的國家,是否就可高枕無憂地享受相同的待遇,還是在平時提供糧食,緊急時供作棄子,在地位上永遠是政治與利益衡量後的犧牲品呢?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