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 ✈✈ 4/8中午投稿截止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再興中學 Chiu.E

書房名稱:

  • 星級

    0

  • 收藏本數

    4

  • 投稿文章數

    4

  • 書摘

    4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51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生活中總有人不斷提醒自己要長大

推薦指數:

2024.10.23 更新

這本書分成各種章節,講述對不同事物的愛,對家人、朋友、戀人,甚至童年的老房子,和出遊所遇到的山水美景;我猜想可能是因為要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這本書與作者的其他著作不大相同,感覺文風更加細膩溫柔,不再是講述他人的故事,而是由自身出發,去尋找生活中的浪漫與巧合,他開始敘述自己,開始了解自己,並邀請讀者參與他探尋的過程。
書裡有一篇文章,叫《星星墜落的地方》,講述作者小時候的家,他的童年都與這個老房子相伴,即使在很久之前房子已經被燒毀,留下斷瓦碎瓷,甚至在殘垣中開出了俏麗的花,他對這裡仍保有模糊的印象,我在想,是不是大家對童年都只有一個不清不楚的記憶?研究表明,人在五歲之後才真正開始記憶所經歷的事物,那五歲前的人生在哪裡呢?應該就在那模糊的往事裡吧,或許只是生活的邊邊角角,只是一朵外形可愛的雲,只是一片落在臉頰上的花瓣,只是短暫休憩過後所看到的一抹陽光,那樣的輕,那樣的柔和,那樣的深刻。我的童年好似一場半睡半醒間做的夢,連我自己都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幻想;我的夢中經常會出現數不清的花樹,粉色的花瓣隨風落下,在樹葉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午夜的星星,我好像走在一條夜間的小路上,那裡沒有喧鬧,卻有著風與花的狂歡,美到讓人窒息,這些場景明明不記得有去過,但偏偏又深深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我和五歲前的自己就像平行時空的同一人,雖然沒有記憶,但我和她是最陌生的熟人,她所經歷的,將會以另一種方式留在我的身體,刻在我的本能,埋藏在不知名處,重複那些故事,回味那些歡快,周而復始,直到生命消逝。
《隱藏的體諒》這篇讓我很有感觸,是關於人所保持的偽裝和矜持;每個人都曾經出過糗,但如何把那份尷尬和丟臉自如地消化是一生的課題,甚至看到別人犯錯的時候,要做出什麼反應才合適,不讓別人難堪,也不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這是一門用時間來沉澱的大學問。對於「偽裝」,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現代人都倡導卸下偽裝,做真實的自己是最好的,他們厭惡假象,厭惡刻意營造的完美,在娛樂新聞裡,甚至連講話沒禮貌的人都能被說成「真性情」,且為人追捧。我很討厭這樣的風氣,在此渲染下,或許那些真正體面、真正能夠體會他人情緒的人,都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釘在所謂「真實」的十字架上。我支持偽裝,或者應該說,我習慣且順應偽裝,一個人的個性、行為都是由幼時的教育或耳濡目染造成的,這些教會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不好的念頭出現時,又該怎麼處理?這不就是一種偽裝?或許他們可以說,偽裝是道德枷鎖下形成的束縛,這點我不否認,人們的偽裝有時是為了迎合世俗標準和道德規範,但更多時候,是為了體面。體面是什麼?是一種狀態,一種表現,不急不緩,不卑不亢,沒有大風大浪,在平靜的海面上,確仍能留得幾句讚嘆,我想這是很多人所嚮往的生活狀態。體面也是一種給別人的溫柔,不只看顧自己,同時也照顧他人,偽裝就是一種溫柔,掩埋內裡的山崩地裂,表現出一個恰當的情緒,不以尖刺傷人,不將情緒拖累到別人身上,這才是我心中成熟的人。
看了那麼多本書,我才明白,人可能永遠無法了解「自己」,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我們也永遠無法交出答卷,我們不停地變化,直到呼吸停止,我們不斷地找,找自我,找未來,找心中珍視之物,尋尋覓覓,放縱時間飛逝,卻忘記看看四周,當我們不再懂得享受生活,一昧地去找尋,生命也少了許多快樂,少了許多色彩,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活得怎麼樣?來這繁華的世間一趟,可曾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