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鑑識,用科學與嫌犯鬥智《臺灣大案鑑識現場》
推薦指數:
2024.12.10 更新
本書的作者為前北市刑事鑑識中心主任謝松善,他投入鑑識領域工作三十多年,參與過許多台灣重大刑案,同時也是刑事鑑識學專家李昌鈺博士的學生。民國六十九年,當謝松善還是一個菜鳥警察時,他負責的第一個重大刑案就是震驚社會的林宅血案,這個案子也讓謝松善開啟他的鑑識人生,本書也提到了許多廣為人知的案件,例如:白曉燕命案、蘇建和案、江國慶案等等,讓我們從鑑識人員的角度來重新探討案情中的細節,以及往後帶給人們的影響,書中也提到如何透過鑑識抽絲剝繭,利用物證結合科學技術還原出案情的真相,最後將犯人逮捕落網,其中就提到白曉燕綁架案的凶手陳進興在逃亡途中計畫變臉,而犯下的方保芳三屍命案,謝松善在角落的垃圾桶中找到遺留的彈殼,後來成為確認犯案槍枝的重要證物。除了書籍外,我也時常觀看謝松善的節目與訪談,他在退休後在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開設了自己的節目,也到許多地方演講,講述他參與過的台灣刑事案件與推廣鑑識知識,在看案件時,人們往往只注意到警察、法官、檢察官等,鑑識單位時常被忽視,在早期也不被上層所重視,然而鑑識過程中採集到的證據、分析,時常成為破案的關鍵,希望能有更多像謝松善一樣認真專業、充滿正義的人,為台灣的鑑識領域努力。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