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 ✈✈ 4/8中午投稿截止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 星級

    1

  • 收藏本數

    7

  • 投稿文章數

    5

  • 書摘

    1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76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文明外衣下的荒謬人生

推薦指數:

2025.03.25 更新

伊夫林·沃的《一掬塵土》以英國上流社會為背景,講述東尼·拉斯特與妻子布蘭達的婚姻瓦解與幻滅。東尼沉迷於鄉間哥德式豪宅海頓莊園的古物收藏,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布蘭達則因受不了枯燥的生活而離開倫敦,與年輕的約翰·貝佛發展婚外情。兒子安德魯的意外死亡成為關鍵轉折點,布蘭達向東尼提出離婚申請,東尼為逃避痛苦遠赴巴西叢林探險,卻淪為土著陶德的囚徒,被迫朗讀小說,布蘭達則在倫敦社交圈中迷失,成為流言蜚語的對象。
作者以冷幽默的筆觸解構英國階級社會的虛偽。例如,布蘭達與約翰·貝爾的婚外情被社交圈視為「詩意境界」,長舌婦們甚至討論如何安排他人勾引東尼以減輕布蘭達的罪惡感,這種荒謬情節暴露了上流社會將道德淪為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題。更諷刺的是,當布蘭達接獲兒子安德魯死亡消息時,最初的反應是:「布蘭達皺著眉頭,這時才搞清楚死的人是她的兒子約翰安德魯,而不是她的情人約翰·貝爾。『約翰……是約翰安德魯……我……噢,感謝老天……』然後開始嚎啕大哭」。這段描寫以荒謬的認知錯亂揭露上流社會對親情的虛偽:布蘭達的悲痛首先是對情人的誤會,隨後才轉向兒子,甚至在哀痛中仍不忘感謝上天「保佑」情人安然無恙。這種情感扭曲暴露了她將家庭視為道具的冷漠本質,同時諷刺社會對悲劇的虛偽同情——眾人皆知布蘭達的外遇,卻假裝同情她的「母性哀痛」。而東尼的探險之旅更是諷刺的高潮:他為逃避現實卻陷入叢林,成為土著的「娛樂工具」,反映現代人對理想的盲目追求與最終的幻滅。
小說巧妙地將「文明」與「野蠻」並置,海頓莊園的哥德式建築象徵傳統價值,但東尼對其的執著實為逃避現實的遮羞布;相反,叢林中的土著陶德雖被視為「野蠻」,卻以「囚禁」與「強迫勞動」展現出更原始的權力結構。在無形之中暗示了文明社會的虛偽與野蠻社會的暴力本質上並無差異,兩者皆是人性貪婪的不同表現形式。
故事中充滿現代主義的荒誕感。布蘭達的離婚訴求與東尼的探險失敗,皆顯現社會的價值迷失。作者以「塵土」為隱喻,暗指人類文明如同塵埃般脆弱——無論是海頓莊園的古物還是叢林的傳說,都在時間洪流中逐漸消逝。
《一掬塵土》以荒誕的筆觸揭露人性在現代社會的迷失,故事並未提供救贖,反而將角色推向更深的荒謬:東尼永遠困在叢林,布蘭達永遠困在社交圈。這種「永劫」式結局,正是對文明社會的最尖銳諷刺——在追求自由與理想的過程中,人類反而陷入自我編織的迷宮。當我們嘲笑角色們的愚蠢時,實則在鏡中映照出我們自身的虛偽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