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 ✈✈ 4/8中午投稿截止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北港高中 筠

書房名稱:暗格裡的天秤

  • 星級

    4

  • 收藏本數

    20

  • 投稿文章數

    20

  • 書摘

    20

  • 累積按讚數

    19

  • 受邀次數

    1

  • 瀏覽數

    798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生命的歧路與存在的追問

推薦指數:

2025.03.25 更新

龍應台的《大武山下》宛如一場深刻的人生對話,從大嶼山啟程,以尋找問題的答案為引線,織就一幅交錯著現實與靈性的生命畫卷。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樁懸案的抽絲剝繭,更是對命運、孤寂、正念與人性本質的探問。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說中一名十四歲少女「小鬼」,因一場無可挽回的錯誤遭受摧殘,死後魂囚人間,與作家展開一場跨越生死的哲思對話。她的語言慧黠而滄桑,宛如老靈魂寄居於青春軀殼,對愛、死亡與生命的無常皆有驚人洞見。「當你進入最後的、絕對的、永遠的黑暗,從黑暗往回看那有光的地方,你就會知道,我們所有的、所有的人都是——緣那麼淺,愛那麼深。」這句話令我低徊再三,愛與生命皆如流沙,短暫而無可挽留。
然而,這本書不僅停留於對死亡的悲憫,更以一種冷靜而銳利的筆觸審視台灣小鎮的社會紋理。被稱為「員外」的包租公,雖是田僑仔,卻暗地裡濟弱扶傾,甚至化名「蕉妹」與死囚通信。當死囚獲釋,真相幾近敗露時,他已預先編織一套完整的謊言,巧妙化解危機。這種人性幽微之處,既荒謬又耐人尋味。
更深層的探討,則來自作家與大嶼山師父的對談。「我們中間這段路,都是對生命初衷的暫時失智。」人們在生存的軌跡中漸行漸遠,終至遺忘最初的自己。正如師父所言,「當你充滿自己的時候,你就只看見自己」,唯有放下執念,方能讓心如清風流轉,成為一條浩蕩不息的河流。
我覺得這本小說不僅展現了台灣社會底層的傷痛與人情冷暖,更於故事線中穿插哲理思辨,使其成為一場閱讀與思索並行的旅程。我在字裡行間看到童年的影子,嗅到老家的氣息,感受到城市的疏離,也思索著那句深植人心的話:「城市,是不值得回去的;鄉村,是回不去的。」我們的身體或許停留於某處,但靈魂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