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被操控的觀察者
推薦指數:
2025.03.28 更新
《家弒服務》以倒敘法開場,將殺人案現場的景象以側面描寫的方法,將讀者推入懸疑漩渦,隨後透過米莉與妮娜的交叉視角展開。這種敘事手法巧妙營造「被操控的觀察者」的體驗:讀者既能窺見角色內心,又被作者精心設計的視角切換導向特定認知。例如:妮娜的精神分裂症狀與安德魯的溫柔體貼,初看似家庭矛盾,實則是精神虐待的徵兆——作者透過視角限制,帶領讀者與角色一同進入「真相」與「謊言」的迷宮。三位核心主角各自背負秘密:米莉的犯罪前科、妮娜的精神狀態、安德魯的偽裝完美。這種三角結構不僅製造懸疑,更凸顯權力關係的扭曲。安德魯的「體貼」與「控制」本質上一體兩面——他利用社會地位將妮娜困在精神病患的框架裡,同時以溫柔面具掩飾對米莉的操控。米莉與妮娜的命運交織,則暗示被壓迫者的共生與對抗:前者以婚外情挑戰權力結構,後者透過精神崩潰抵抗虐待。
作者以看似平凡的家務場景切入人性黑暗,米莉的清潔工作、妮娜的廚房對話、安德魯的體貼舉動,皆被賦予雙重意義。例如妮娜的廚房暴走既是精神病症狀,也是對被監控生活的反抗;安德魯的幫忙行為,實則是逐步侵蝕他人自主權的步驟。這種敘事手法將讀者推向「觀察者」的角色:既能解讀表象背後的操控機制,又被視角限制所導向特定推論。
故事的結局雖以驚悚轉折收場,卻留下對現實社會的隱喻。安德魯的藍鬍子手法——以偽裝的完美誘捕受害者——呼應現實中權力結構的虐待模式。米莉的角色更具象徵性:她既是被操控的對象,也是觀察者與參與者。這種雙重性質,正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被作者引導,又需自行破解的矛盾。最終,「被操控的觀察者」不僅是角色,更是現實中每個面對權力遊戲的個體。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