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祈念之樹
推薦指數:
2025.03.31 更新
在看完這本書之前,我就如同書中開頭的直井玲斗,對祈念的事情半信半疑,一顆樹要如何傳遞人們的想法跟心願?直系親屬可以去樹洞中接收家人留下的訊息,繼承心願,這根本就是玄學吧?我才不相信!直到最後闔上了書,我才由衷的佩服東野圭吾精湛的文筆,這本書或許缺乏了真實性,卻一反以往的懸疑氣氛,書寫著真摯的親情,句句觸動著我的心,書中的內容也令我有許多感觸:雖然我終究認為祈念之「樹」是不存在的幻想,但我知道,所謂的祈願,是誠意、是愛、也是遺憾,是就算沒有介質,也能用溫暖的方式傳遞給愛人的情意。
「有沒有什麼思念,害怕說出來?有沒有什麼秘密,想要坦白卻無法開口?」……其實「祈念之樹」就好比現實生活中的「遺囑」,有著獨特的形體,卻和信紙一樣保存了人們生前想說出口,卻始終無法開口的話,這些話不僅限於難以言喻的愛和感激,也可以是希望能繼承給下一代的願望和理想,更可以是坦承錯誤、終結罪惡的自首。祈念之樹扮演著溝通的橋樑,讓曾經礙於自尊的人們彌補遺憾、相互和解、坦承和寬恕,最後得到救贖,問心無愧。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彈鋼琴的男孩:他從小展現出了對音樂的天份,即使父親反對鋼琴家以音樂為業,母親依然鍥而不捨的為他鋪設平穩的音樂之路,卻並未發現,音樂對男孩而言從未是夢想,反倒是沈重的枷鎖壓抑在他心中…長大後的男孩和父親及哥哥決裂、鋼琴之路嘎然而止,心力交瘁的他最後患上了酒精依存症,在養老院度過了平靜的餘生,而他在有限的餘生中,將對母親的愛和理解寄託給了樟樹,希望母親停止自責和愧疚,也經由樹中的祈念,他死去的靈魂終於和交惡多年的哥哥達成了和解。這傷感卻溫馨的故事,經由東野圭吾真摯的文筆驗證了暖心的一句話:「遺忘和死亡,也無法消除家人間的羈絆和牽扯,更無法消滅家人間的愛」。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不該出生,一個也沒有。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理由。」故事的最後,失智的阿姨終於向唯一的親人玲斗坦承了愧疚及罪惡,玲斗最終深深愛上了樟樹守護者的工作,同時也接受了曾經自卑的自己,從此和阿姨互相扶持,在找回自己價值的同時也收穫了珍貴的親情,相較於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我認為這本書有著最完美的結局。
祈念之樹其實就是人們溝通的契機,它可以讓人不須面對面,便能解開心結,然而這棵奇妙的樟樹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我相信,有些東西,就算不借助樟樹的力量,依舊能靠真誠勇敢的心傳遞下去,更有些愛,是再多的遺憾和過錯,也無法輕易被摧毀的,唯有放下顧慮、勇敢的開口,才能將珍貴的羈絆永遠的延續下去,也只有正視心結、對自己坦誠,才能給自己一個無愧於心、幸福且溫暖的結局。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