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認識奶奶的另一面#金馬影迷新世代
推薦指數:
2025.05.14 更新
讀完《奶奶的夏威夷祭祀》,我覺得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說。它講的不只是關於一個奶奶的故事,而是整個家庭、好幾代人,甚至整個時代的回憶和情感。雖然一開始我覺得「祭祀」這個主題好像有點難懂,甚至覺得跟我們生活沒什麼關係,但看完後卻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很多事情,像是對家人、傳統文化,甚至是自己身分的認同。故事裡的主角叫沈時善,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奶奶。她從小經歷戰爭,還遠嫁到夏威夷生活。她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對「祭祀」這件事超級反感。她甚至在活著的時候就跟家人交代:「我死後不准你們辦祭祀。」這句話一開始讓我蠻驚訝的,因為在台灣的傳統社會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重祖先、拜祖先,但她卻完全反對,甚至覺得祭祀只是「女人的責任」,是種負擔。
但最有趣的是,她過世十年後,家人還是決定幫她辦一次祭祀,不過這場祭祀不是傳統那種拜拜,而是他們帶著各自的回憶和禮物,去夏威夷找奶奶過去的足跡。這段旅程對他們來說,不只是紀念奶奶,更是讓每個人重新認識奶奶,甚至重新認識自己。
我覺得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奶奶雖然已經去世了,但她的影響力卻還存在於每一個家人心中。每個人對奶奶的印象都不一樣,有的記得她嚴厲、有的記得她獨立、也有人記得她對生活的堅持。這些記憶像拼圖一樣,慢慢拼出奶奶完整的人生。我覺得這比單純擺一桌菜、燒香拜拜,更有意義。
讀到後來我也開始想,我自己的奶奶是怎樣的一個人?她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什麼?我們好像很少去了解家人過去的故事,總覺得那些是「大人的事」,跟我們無關。但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其實應該多去聽聽長輩的故事,因為那不只是他們的回憶,也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回憶,怎樣的童年造就一個怎麼樣的人與這些息息相關。
另外,這本書也講到女性在不同時代面對的困難。沈時善很聰明,也很有想法,可是在那個年代,身為女性她要承受很多偏見和不公平的對待。她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連死後的事都要提前安排好,免得給家人添麻煩。我覺得她其實很堅強,也很讓人佩服。
《奶奶的夏威夷祭祀》不只是一本回憶奶奶的小說,而是透過一個特別的家族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愛、真正的紀念。我讀完以後,感覺心裡有種溫暖,也有一點點心酸,但更多的是對家人、尤其是奶奶這樣長輩的感謝。
總之,這本書讓我明白,紀念一個人不一定要照傳統的方式做,而是要發自內心地記得對方,想念對方。那怕只是一次旅行、一段對話,都是很珍貴的。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書裡的人一樣,不只是記住家人,也能更了解他們,甚至從他們身上學到怎麼過自己的人生。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