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那些無聲的愛與告別,我都記得
推薦指數:
2025.05.14 更新
在觀看《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時,我被許多片段深深打動。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狗為機器人蓋被子的那一小幕。那是一個非常簡單卻充滿溫度的舉動,在我們習慣把機器人當成工具的印象裡,這種關心與體貼似乎是不必要的——畢竟他不是「人」。但小狗沒有這樣想,他沒有因為機器人是冰冷的機械而對他有所保留,而是像對待真正的朋友、甚至像對待自己一樣,用心呵護他。這份關愛,其實是一種非常純粹、毫無條件的情感,也許可以說是「無差別的善意」或「無私的溫柔」,更簡單地說,就是「真心」。這個畫面讓我覺得小狗不只是把機器人當朋友,而是當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機器人被遺留在沙灘後,小狗那一連串努力想要「救」回他的行動。他明知道沙灘禁止進入,卻一次又一次地試圖闖入,不顧自己的安危,不怕被警衛驅趕、被警察抓,甚至可能因此觸法被拘留。這些行為在現實中看起來也許很衝動,但在他的心中,那是一種毫不動搖的堅定。他不是出於愧疚,也不是出於責任,而是因為真心在乎。這樣的友誼,已經不只是朋友之間的普通情誼,而是一種帶著承諾、甚至像家人般深厚的羈絆。
整部電影的氣氛對我來說是偏哀傷的,尤其是每當他們彼此錯過、無法相見的片段,總會讓我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其中。好幾次我都在想:「如果我是小狗,我會不會也像他一樣拼命想救回那個曾陪伴我、理解我的人?」又或者「如果我是機器人,我會不會覺得被遺忘了?」最讓我難受的,是當小狗有了新朋友的那一段。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為他開心,而是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焦躁——我竟然會有點生氣、焦慮,甚至難過。明明我知道小狗心裡還是愛著機器人,只是現實讓他必須繼續往前走。但我心裡還是會問:「他真的沒有把機器人忘記嗎?」
同樣地,當機器人被困在沙灘上,什麼也不能做,只能默默等待的時候,我也常常感到緊張與無助。因為小狗還有行動的自由,可以去認識新朋友,可以讓時間沖淡一些記憶,但機器人卻只能一動也不動地等著。這種不對等的命運,讓我為他感到特別難過。
我覺得這部片想傳達的訊息是「學會放下」。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面臨分離的時刻,而要怎麼面對它、處理它,往往是多數人共同的難題。就連我自己也是。尤其是像動畫裡那樣,被迫的分離,更是讓人感到不捨。像是國小畢業要跟好朋友分開、國中畢業要和自己暗戀三年的男生分道揚鑣,那種一夕之間關係中斷的感覺,真的非常難過。要學會放下、看開,甚至去接受身邊出現新朋友,對我來說是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的。畢竟我這個人很重感情,時常會活在過往美好的回憶裡。就像小狗與機器人一樣,他們都會回想起與對方相處的快樂時光,那些記憶變成了一種力量,但也讓人更難邁出下一步。所以這部片提醒我,放下並不等於忘記,而是學會花時間去適應獨處,慢慢和過去說再見,這也是我一生都需要練習的重要課題。
這部動畫的特別之處是幾乎沒有對白。我認為導演的用意是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兩者之間的互動細節上,而非語言。有時候,一個舉動遠比千言萬語來得真實與動人。就像小狗第一次見到機器人時,分給他一罐可樂;小狗替機器人蓋上被子;機器人陪他打電動、陪他在水中悠游。這些細節組成了他們之間無聲卻深刻的情感,也讓我更加相信——行動永遠是情感最誠實的語言。
我也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動畫,因為動畫能表現出很多真人電影做不到的東西。像這樣沉重又抽象的主題,如果用真人演出,可能會讓觀眾覺得有點彆扭、不真實,甚至出戲。但動畫卻可以合理化所有天馬行空的情節。機器人一手撐跳過地鐵感應門逃票,或是幻想與小狗重逢時深情相擁,那些畫面雖然超現實,卻完全不違和,反而更加動人。
講到相遇,我覺得導演真的很有心。他讓整部動畫都保留了一點希望,彷彿在告訴我們:就算失去了、錯過了,也不能輕易放棄等待與找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要在人海茫茫中再次相遇是多麼困難的事,更何況是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裡。但導演卻把那樣的希望,藏進了小狗和機器人的心中,也藏進了我們心裡。我覺得那是整部片最溫暖、最動人的地方。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