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金馬影迷新世代 不打擾,是我最後的溫柔
推薦指數:
2025.05.14 更新
沒有人真的離不開誰,只有誰願意長久地陪著誰走下去。「分別」是人生必經的一課,人們總是說著「再見」,卻不一定還能再見,但「愛」一定要擁有嗎?或許,真正深愛一個人,不一定要將他留在身邊,而是看著他幸福,即使陪伴在所愛之人身邊的不是自己,也能由衷地為他感到快樂,因為有時,不打擾,就是最好的結局。明明只差一點點,只要早一步轉身,他們就能再次相遇,那本是他們朝思暮想的重逢之日,然而,就在那一刻,機器人做出了一個多數人無法做到的選擇——放手。他看到狗先生身旁已有新的機器人陪伴,他不是沒想過衝上前去相認,畢竟那可是他無數次夢想的場景,但如果那麼做了,狗先生的新機器人,還有當初救下他的浣熊先生,又該怎麼辦?他無法自私地回到狗先生身邊,因此,就在狗先生即將看見他的那一剎那,他選擇了退場。這一躲,也許就是一輩子,為這段關係寫下了最溫柔的句點。
《再見機器人》透過這段故事,讓我們理解「愛不一定要擁有」的深層意義。那一年,躺在沙灘上的時光裡,機器人曾無數次幻想能回到狗先生身邊,最初的夢是快樂的,是充滿期待地重返狗先生的家,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夢境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到後來,他夢見狗先生身邊已有新的機器人,夢境也反映出他內心從盼望重逢,轉變為害怕這段感情已被取代,但即使只是夢,他在看到狗先生與新機器人相處的畫面時,依然選擇躲開、不打擾,因為他明白,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在對方不再需要自己時,也能放下執念,讓彼此走向更好的未來。而這樣的選擇,讓我們看見一個深愛對方的人,即使孤獨、傷痕累累,也不願破壞對方的幸福與平靜。
然而,對我們青少年来說,這樣的「成全」與「放手」真的能夠理解並做到嗎?在青春期,我們常常用力去愛,渴望被重視、被需要,因此更難接受「退出」或「缺席」也是愛的一種形式,機器人的選擇,看似理智,卻其實蘊藏著極大的情感張力與自我掙扎,這樣的情節提醒我們,愛的成熟不是瞬間發生,而是在一次次失落與自省中慢慢長出來。
青春的我們,或許還做不到像機器人那樣瀟灑放手,但正因如此,《再見機器人》才更值得我們觀看與思考,它不只是描寫一段關係的結束,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關係中「如何面對自己」的能力。我們能否接受愛不是佔有?能否理解失去不是失敗?這些問題,是每一個正在學習愛與被愛的青少年,都會面對的課題。
「對你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這句歌詞以前我總是不太明白,兩個相愛的人不是應該熱烈地愛著彼此,才會感到幸福嗎?但看完《再見機器人》後,我才真正體會到愛的真正含義,也逐漸明白機器人所做的決定,以及那份願意放手的勇氣。
未來,當我面對分離與失去時,希望我也能多一分從容,學著像機器人一樣,接受失去,因為「愛,不一定要擁有」。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