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魔女的原罪》試讀心得
推薦指數:
2025.06.02 更新
閱讀《魔女的原罪》其實筆者是很有感的,2月份才被醫師診斷需接受洗腎,儘管早已經有心理準備,但說來就來的住院穿刺、血液透析治療,的確令人猝不及防,乃至於現今在家接受腹膜透析,生活節奏大亂、體力經常不濟……,種種一切都還在調適階段。此時讀到書中二位主角宏哉和杏梨才十七歲,就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非常能理解其中過程的艱辛及心理感受。杏梨說,「魔女,本身來就是罪惡的存在。」
書中另一個討論的主題︰「原罪。」這是哲學上的思考問題,究竟是人性本善,抑或人性本惡?罪犯的兒女會遺傳嗎?還是透過後天的教育能有所改變?本書以「魔女」來詮釋這議題,那魔女到底是善還是惡呢?
書中一起十八年前涉嫌殺人和遺棄屍體的嫌犯樫野征木,過去一直以來壓抑的衝動超過容許範圍,終於傾瀉而出,「比起自己的快樂,我更想看到他人的不幸。」樫野犯下多起隨機傷人案件,他「毫無理由反覆犯案」的動機究竟是為什麼?樫野最終殺害自己的學生而被判刑十八年。在他即將服刑期滿出獄之前,一起女學生命案發生了……。
死者—水瀨杏梨被殺害後,屍體被遺棄,血液甚至被抽乾。正當大家在疑惑是誰會犯下如此兇殘的命案之際,和泉宏哉的媽媽居然跟杏梨的死有關。嫌疑犯和泉靜香身為臨床工程師,卻將被害人身上的血抽光,她的犯案動機是什麼?為何狠心殺害兒子的好友及自己的病患呢?宏哉與父親和泉淳又該如何一起面對這現實……。隨著佐瀨友則老師擔任辯護人一職的抽絲剝繭,小鎮不為人知的祕密慢慢揭露,更驚人的是宏哉的身世……。
不同於以往的日系懸疑推理小說,《魔女的原罪》讀者很快便知道兇手是誰,犯案動機及過程是如何。作者以其律師的背景,著墨在於法庭上檢察官與律師的攻防,但由於罪證確鑿,並沒有電視劇裡常見的唇槍舌戰,而引用法律觀點又不會太匠氣,而顯得艱深拗口。作者著重在給予讀者不同觀點的思辨及人性的探討。
例如︰故事裡的鏡澤高中是不制定校規,卻視法律為最高原則;利用監視攝影機防範違法行為,嚴格制裁違規者。校長在開學第一天便公布了柴田達彌在暑假期間偷竊的事。對於集體忽視他人的校園霸凌,師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承認自己偷東西的學生,最後被迫自行退學……,校方是否該公開偷竊學生的名字?無視不也是一種霸凌嗎?
舊時代的人、過去的居民、跟不上時代的亡靈——帶著這些意涵,我們都稱呼鏡澤町的老人家為舊民。 (P.38)居民高齡化和人口流失,似乎是日本與台灣各地的共同問題。如何解決「舊民」和遷入者間的隔閡、衝突,視而不見通常是最佳的辦法,但當引爆彈被點燃,誤會便將一發不可收拾,《魔女的原罪》的例子值得讀者深思。
即使我勇敢提出異議,最後不是被冷眼看待,就是不被當成一回事。因為我還是無法接受,便將自己的想法實際化作行動,結果就被其他同學集體排擠了。即使體會到了疏離感,我依然試圖反抗。 (P.206)
《魔女的原罪》平淡的筆調與口吻,娓娓道來發生在一名高中生上的種種,原本平平無奇的生活,激起一連串的水花,而他得學習去如何面對,人性的扭曲、偏執,及內心世界裡蠢蠢欲動的正義或惡意?當其他同學都能接受學校的規矩時,宏哉卻覺得很奇怪,他提出了質疑,他勇敢為偷竊的學生發聲,即使在班上遭到集體忽視的時候,宏哉也覺得自己能夠克服這個困境。當得知好友水瀨杏梨的死與自己有關,兇手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生父生母都是殺人犯時?他會繼承罪犯的血緣嗎?這些都是主角—和泉宏哉所需去面對的現實,真不知他哪來的勇氣呢!
坦白說《魔女的原罪》並不是一本讀完之後令人愉悅的小說,沒有推理解謎的快感,閱讀過程輪流聽著二位主角的視角娓娓道來事件經過,不知不覺故事到了尾聲,心頭一凜。故事裡的宏哉他該何去何從?他如何接受這殘酷的事實、他會選擇原諒媽媽或一直逃避下去呢?這是一位令人心疼又佩服的角色、一則感人又掙扎的故事,書中許多值得讀者深究的議題,適合各種身分的讀者共同討論,推薦今年讀過最棒得一本日本小說。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