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5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個人組得獎名單出爐嘍!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慈大附中 Alissa

書房名稱:我的小空間

  • 星級

    1

  • 收藏本數

    6

  • 投稿文章數

    6

  • 書摘

    4

  • 累積按讚數

    0

  • 受邀次數

    0

  • 瀏覽數

    21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從魯迅小說談論當代社會現象

推薦指數:

2025.08.06 更新

魯迅以簡潔卻尖銳的筆觸,透過〈藥〉、〈孔乙己〉、〈阿Q正傳〉與〈狂人日記〉,深刻批判中國社會的冷漠與壓迫。其中〈藥〉最令我印象深刻。革命者夏瑜試圖帶來改變,卻被視為異類,甚至鮮血被當作迷信偏方去進行販售,象徵改革者的犧牲不僅未被理解,反而成為社會愚昧的犧牲品。

這樣的情景並未遠去。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抗議者為了捍衛自由走上街頭,卻被貼上「暴徒」標籤,遭國家機器鎮壓。他們如同夏瑜,勇於對抗體制,卻承受誤解與壓力,從〈藥〉到現實,我深刻感受到:歷史從未真正遠離。當社會對理想保持冷漠、對權力不加質疑,反抗者的命運就仍將充滿苦澀。魯迅筆下的「藥」,到今天看來,還是苦的。

正如魯迅所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認為這條路不會自己出現,而是靠那些願承受孤獨與質疑的人走出來。歷史從來不是沉默的人創造的,若沒有人選擇發聲、行動,社會只會停滯在麻木與冷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