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2025閱讀全壘打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推薦指數:
2025.09.04 更新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課》這本書著重於敘述運動對於人體、心靈上的優點,透過許多舉例與各界學者們所訴說的話語來建立整本書的架構以及支持其論點。運動不僅僅能夠讓人們擁有良好的體態,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人感到心情愉悅,能分解壓力、更能促進人們對於團體互動懷抱熱誠等等,這就是本書最想傳達給讀者們的核心觀念,這個看似簡單、眾人皆明瞭的論點,在解釋上卻有著極高的困難度,如何運用科學、心理學與實際運動操作等方式,將三者連貫,導出最後這個具有科學實證的理論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本書做到了,作者也使用清晰明瞭的文字,將這個經過複雜實驗的結果撰寫了下來。運動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也不是一個時常運動的孩子,但「運動使人快樂」這句話我卻是百分百贊同的,不是因為這是個寫在書上,經過實證的道理,而是因為我也感受過所謂運動帶來的愉悅心理。還記得國小時,每節下課最喜歡玩的就是「鬼抓人」、「紅綠燈」這種需要跑跑跳跳的遊戲,每次都玩得不亦樂乎,至於...讓心情感到愉悅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玩遊戲嗎?我可不這麼認為,現在想起來,小時候並不是沒有壓力,而是在這之中被分解掉了;現在想起來,小時候並不是比較開朗能交很多很多朋友,而是在團體的運動中與他人連接,自然產生的情愫,現在想起來,或許國高中生較小學生來的容易憂鬱不僅僅是人群變得複雜和課業壓力變的龐大,其中也參雜著運動量變得稀少吧!說起來也很奇妙,我以前可是每節下課都一定會出教室跑跳的人耶~怎麼變了呢?也許是上了國中後大家普遍認為鬼抓人這種遊戲很幼稚吧!但想想這真的為我的國小生活帶來了許多歡笑,可惜我也多年未曾體驗這份愉悅了。
說到以運動為樂、為生活重心的人,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我的爸爸,他從我的奶奶意外離世後開始跑步,原本對他來說,這是不傷身的止痛藥,是...將淚水化為汗水的方式,也是自我麻痺的麻醉針,踏出的每一步,都像在遠離那個從前需要依靠媽媽的自己,雖然有時會認為他在我小時太常出門跑步,而疏忽了家庭,導致媽媽須獨自一人背負家庭的所有,雖說的確如此,但我依舊認為一個因著一場毫無預料的意外,而必須脫離男孩之身的爸爸,能用一個適當且無害的方式脫離痛苦,便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然而,現在的爸爸,早已脫離那最痛苦的時期,不是不難過,而是讓這份難過留存於心裡,陪著他向前走,向前體驗那些...還尚未發掘的美好事物。淚水或許不再產生,運動的習慣卻已成為日常,爸爸依舊經常出門跑步,有時也帶上媽媽,一同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緩解壓力的能量。
「運動」具有力量,具有使人身心舒暢的效力;具有與人連結的能量。心情不好時出門走走,出門呼吸新鮮空氣,或許...陽光就能照亮我們的內心。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