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妳真的瞭解哈佛嗎?
推薦指數:
2013.06.03 更新
首先我一定要先說,我很佩服本書作者劉書晴,劉書晴十二歲便出國留學,在美國度過了國中及高中時期,而在升大學之際很幸運地申請上哈佛大學了,原對哈佛大學的嚮往,到後來則變成一段即為現實的冒險旅程!這是正港的台灣黃種人所寫的書,難怪語氣格調與我們青少年相仿,自然而然就著迷於本書的世界裡了。妳不會相信的是哈佛的學生餐廳大廚所煮的菜是多麼的難吃,很諷刺的是,哈佛大廚為了畢業生而印了傳單,傳單上大致描寫畢業生出了社會中也許不會自己煮菜,因此本校應學生要求,特別設了烹飪課,幫助你們校外求生,希望將來在社會上能有所用處。這是令作者哭笑不得的傳單,她以傳單這件事情衍生出她在哈佛於學生餐廳方面的生活經驗,在那裡的大廚為了要煮出適合各國種族的菜色,因此模仿得''四不像'',例如他們硬是要模仿中國菜,令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唯一會做的一道中國菜,被他們取名為王公雞,而身為正港中國人的她,只聽過左公雞,沒聽過王公雞。而這個王公雞,基本上就是一鍋煮得散散乾乾還帶些硬邊的米與一鍋人見人怕的王家雞肉,而根據作者品嘗(但是沒吞下去)所言食材,格里我真的覺得很有趣,怎麼說呢?荳荳的描述是:大鍋中放入七八大杯的沙拉油,再加三四杯水勾芡成油糊狀(噁),然後把雞肉連同番茄、芹菜、豆芽、萵苣等沙拉吧所剩的全部蔬菜放進油鍋,加上廚房從番茄醬到咖哩,所有材料各兩三大湯匙(噁),燜燒四五小時即成。所燒出來的東西,顏色像洗過三十隻水彩筆的水,上面飄著斑點,還有股刺鼻的辛味(格里:這是人吃的嗎?)作者中肯言:整鍋菜又糊又爛,頂層浮了厚厚兩公分的油,讓我聯想到外婆家巷口的餿水(真中肯)。仔細觀察,裡面的肌肉塊因為燒得太久,還有點起絲,頗有''瘟雞風範''。這傑作叫王公雞,雖然留住了左家(左宗棠)的面子,但是真是丟光了中國菜的臉啦!
因為這段實在是太令我感到印象深刻了,所以不得不提出來分享給大家,其它還有很多破了大家對哈佛迷思的精采生活(不是我們幻想中的那種精彩),包括高中寫的好報告卻被無理的大學教授改的滿江紅給了B-,看了真是令人感到哀慟啊!....
更不得不說的是,每一頁的左上角都有一句臺灣的生活用語甚至成語,底下會被翻成英文,真是有趣又實用呢!(乍看之下好像中英靜思語的感覺)
推薦這本好書給大家,相信我,看完本文一定要去借來看看呀!十萬分火急推薦!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