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台北城的曾經
推薦指數:
2015.03.31 更新
書名:水城臺北作家:舒國治
出版:皇冠叢書
年份:2010
簡介:臺北男兒舒國治,娓娓道來水城臺北的過去及現在。
好言佳句:
「飯後,找個咖啡店喝點東西,或是乾脆在衡陽路;懷寧街口的『公園號』買一帶酸梅湯,帶進二二八和平公園裡的音樂台的板凳上邊喝邊休息。」
「這一段靜巷小路之旅,不去貴德街、迪化街、西昌街、三水路這類大稻埕、艋舺等的古典區段,只為了可以邊散步、邊聊天,吃點小吃,看看路樹,賞賞人家門牆的悠閒之遊,藉以略得一抹三、四十年前台北人家住居的約略風味,或許也是某一分旅行中的探采真實部分。」
「騎樓下裝設的公用電話,竟然不自禁成了青少年偶據的隱私設備,他們騎摩托車咻的一下鑽到話機下,不熄火,就這麼回別人的B.B.Call;像是西部牛仔的不下馬。」
「馬路邊,每逢初二或十六,店家會把香燭供品擺到外面,然後大燒紙錢。這時候台北處處火光,蔚成一景。」
「台北多的是閒人,但未必是閒置的人。」
「台北市世界大城市中最沒有塗鴉的,這實在令人驚奇。倒不是政府把它清洗掉,是人根本不去塗。人並不強烈的用尋常公眾平面來宣吐自己。台北也少有廁所文學。」
「路上很少怨憤的大字報,報上很少危言聳聽的自登廣告。」
「台北城像是個急急搭造的城市,然台北人卻仍保有舊文化的板眼。」
「台北人或許可以把台北弄得不像第三世界的城市,然台北人硬是不去弄。」
概念圖:
水城台北舊景-住-玩-公車-台北各地舊景-閒晃路線
想法論點:
讀本書的心情是滿滿驚嘆,何能想像從前台北是如作者所說門前即水溝、衣服永遠不乾、蛙鳴此起彼落、水渠密布、竹叢遍布的景象?且當中也提到我所熟悉的通化街,竟有現場殺蛇取膽,街底還有妓院,真的很難想像。記得曾聽母親提到,如今的世貿中心一帶在她小時候都是沼澤,他在晚上還會到那去捉螢火蟲。天啊!這樣的場景不是只會出現在小鄉小鎮中,純樸的農舍周遭嗎?怎麼會是在現在高低樓廈密布,捷運藏地底,開發成如此的地區呢?像我這種歷史沒和早期台北重疊的人都感慨如此了,又何況是作者那些在台北長大的人,將是如何地感念這樣的滄海桑田呢?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