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金馬影迷新世代青春徵文活動好評延長至5/15 ✈✈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 收藏本數

    42

  • 投稿文章數

    34

  • 書摘

    0

  • 累積按讚數

    25

  • 受邀次數

    2

  • 瀏覽數

    53

  • 收藏文章數

    0

個人文章

投稿書評|以水為鏡,可以知台北

推薦指數:

2017.09.23 更新

繁華勝景、熱鬧非凡的台北是臺灣的首善之都,生活在台北的人,經常被它的便利與舒適寵幸地不知民間疾苦。在台北「長成」這種人文薈萃的成熟城市之前,他的素顏樣貌頗令人遐想。有一個現代秀才──舒國治,在21世紀臺灣次文化語彙橫行的時代,以典雅簡潔的18世紀文字,帶領我們一窺老台北的素顏。

近年來,似乎無論政府如何治水,台北都難逃世界工廠污水盆的命運,遇雨即成災變。台北原來就是這樣的嗎?其實,台北原是鑲在臺灣頭上的一個小盆子,一旦遇上颱風大雨,路上便積水處處,不過水很溫和,化成一面面的鏡子,映照出古城市的原形。早期的台北居民與「水」和平共處,40、50年代的台北,或見水塘處處、小溪迆邐、溝渠縱橫,或見水牛與農友漫步田埂間,田園樂景隨處可見。

然而,近年來台北為了經濟與成長,將盆子裡的一泓淺水給倒得乾乾淨淨。於是,台北人從田園走向家屋,變成室內族,悠遊於電視框、電腦框,或者人工打造的戶外空間(風雨操場……),忘卻了幾百年來與水共舞、與水共存的生活方式。其中,填平、掩蓋瑠公圳,將其支流埋藏於地底,永無天日的做法,幾乎是將「水」從台北的生命裡完全抽離,城市水景只能留待夢中相見。自此,台北從水城變為陸城,機械化的文明在數十條水脈上構築一棟又一棟的水泥怪物;讓美好動人的城市水景變身為氾濫成災的妖魔。遭受強行醫療截彎取直的基隆河持續怒吼;無奈被迫吞食文明廢棄物的淡水河經年幽咽,自以為英明的政府以線條柔美的人工河濱公園美取代原生濕地,成為市民休閒的新寵。

水城台北提醒我們的不僅是和「一泓淺水」的關係,更是從水路出發,讓先人的腳步帶領我們欣賞古老台北的素顏,發思古之幽情,並告訴我們:還有部份頑強抗拒革新的古蹟與舊時玩意兒,如英雄般鎮駐台北。

舒國治先生筆觸詼諧、行文風雅有趣、寓意深刻。一路讀來感覺像與老友漫談,卻能條理分明介紹古老台北的飲食、環境、交通、娛樂休閒等生活情狀。他更以親身經驗現身說法,推薦幾條遊賞台北的路線、值得探訪的商家和古蹟。讀過舒國治先生的文章,就像徜徉在秋日午後的夕陽下、微風中,守著一方靜謐的窗,與老友相敘品茗,怡然自得、舒暢不言可喻。

一般旅遊書籍對台北的介紹,總是從景點方向切入,大肆宣傳旅遊者的心得,甚至替商家打廣告,失去了人文風俗與文化的本意。本書結合了歷史、人文風情、民俗文化、地形地貌、食住行樂的描寫,並延伸介紹鄰近台北的城鎮,串連成完整的大台北地區「城市推文」,堪稱近年『台北』薦舉文章中的最佳典範。

更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附「照片」,記錄了「台北原住民」簡約的生活風貌,那份崇尚自然並與天然資源共存的純樸民心,令人尊敬。而行文走筆的精彩處,亮上一幅年代悠遠如畫似詩的照片,常有畫龍點睛之妙,令人拍案叫絕、會心一笑。

對於生長在台北的年輕人來說,本書不啻為「文字台北」的最佳風景;對於上了年記的朋友來說,本書提供了「台北懷舊」的功能;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本書發揮了「鑑古知今」的功效,讓美好、舒適的台北印象得以流傳;對政府公務單位來說,本書是極佳的「城市文宣」,讓初來乍到的遊客得以一窺台北古今全貌(不過前提是要能看懂舒秀才的典雅中文);對於生活在台北的住民來說,本書值得珍藏、玩味並成為台北人的傳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