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升上高中後,我如何開始我的課外閱讀(一星)
推薦指數:
2019.05.13 更新
閱讀,於我,是一種絕世而獨立的存在罷——小學三年級時,我向書法老師借了本書皮已褪成絳紅色的《紅樓夢》,時值髫年,為理解文意,只得靠許多釋義本、改編本來消化原典。因此,各書局及圖書館開始出現我長久駐足的身影,矮凳上踮著腳的孩子,摩娑過斑黃書面上的墨印,指尖掃過薄灰,享受撲鼻的細塵、木味,和那份屬於經典的美好。便是自此,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對許多人而言,高中,象徵著課業的繁重,課外書籍非但不是鴻毛掃過心頭的輕軟饜足;反成了長甸於心的千鈞;然而,我卻不如是。高一,是求知的時節,甫入學時,確是被深廣度驟增的課業壓得喘不過氣,卻仍強迫自己每週至少要讀一本理論性書籍,像《刻意練習》,搭配二到四本實踐性書籍,各式商學、寫作類書籍皆在此類,還有各家的商業周刊,初時是艱苦的,不能像國中時一日一書,且在高強度的課業和高密度的藝能活動中偷空,確不易;但隨著時日漸長,漸漸掌控了那種平衡,閱讀量也逐漸回復,雖然許多經典只能排進寒暑假的指定書目中,但平日課間空檔、早修皆是我的閱讀時間,假日時,清晨五到六點是我最享受的讀書時光,或朗聲讀詩誦詞,或獨自回味唇齒間那咀嚼文字後的餘香,抑或是讓時光淌過那一室的靜寂,甚善!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article.collect_count | currency '' 0 }} 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