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升上高中後,我如何開始我的課外閱讀
推薦指數:
2013.06.16 更新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閱讀的習慣了,只是沒有像現在那麼愛看書,國中之前我喜歡看漫畫或繪本,反而比較不喜歡看由文字組成的小說,總覺得花幾個小時去看一本需要自己想像「畫面」的書頗沒意義的,所以「小說」對那時的我而言不過就是老師要求之下的「必做功課」罷了。但是我在上了國中之後有了很大的人生轉折,我交了一個朋友,她的文學知識很豐富卻又不會成天掛在嘴上賣弄文學,她也愛看漫畫卻懂得思考其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看漫畫」,大量的閱讀讓她在這群懵懵懂懂的國一生之中顯得特別成熟有主見,儼然成唯一顆閃耀的星星,於是我深深被她吸引,有了這樣的想法:我要成為她!我要成為那樣的人!
剛開始的時候我看的很慢很痛苦,但是還是試著把她推薦給我的書認真看完,開始學習每個作者的用字遣詞,還有每個角色的喜怒哀樂,開始幻想這個故事的背後究竟還有一個怎麼樣的故事?隨著年齡的成長,我也漸漸注意到有些故事背後的意義也發生在我身上,開始了解到這個「人生」究竟是什麼東西。
現在,我的同學們大部分都說沒時間閱讀卻全都在休閒的時候滑手機,我自己偶爾也會看一下FB上的動態或玩個小遊戲什麼的,但是我盯著手機螢幕的時間絕對不會比我看書的時間還要多。
上了高中壓力當然變大,休閒的時間也變少許多,但我說,我是用看書來調整我的心情以及紓緩我的壓力,當我覺得有些陰鬱的時候我就喜歡看開朗直白的現代西洋文學;什麼事都不想做的時候就看看含蓄優美的日本的文學;當我思念某個人或想回憶某段過去的時候我就去看看以前就看過而且蠻喜歡的經典文學;當我想要心情不錯的時候我就去體驗台灣的輕小說家帶給我的愉悅。
閱讀是累積下來的,剛開始固然有些困難,之後還會有一段即使閱讀大量的書籍也感到非常空虛的厭倦期,但是比起成天盯著智慧型手機看還要好太多了,一直滑手機到最後會變成不會思考的「殭屍」吧?閱讀不用什麼高深的內涵,讀後感也沒有什麼正確的解答,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卻是一直在促進我們思考的。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article.collect_count | currency '' 0 }} 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