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升上高中後,我如何開始我的課外閱讀(一星)
推薦指數:
2021.12.10 更新
「作者展現寬闊胸襟,能容山、能納海,語句豪放不羈、對仗排列工巧」,這樣的賞析,聽起來與國文課本每一篇文言文後的解析如出一轍。我總納悶,編輯究竟是怎麼看出作者的心思細膩、胸襟開闊與否?就一如小說正文前的推薦序,有些大作吸引文壇巨星前來評分,他們似乎也都能看出我看不見的「細節」。明明讀的是同本書,怎麼我就是看不見、讀不懂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原意?直到有天我正無聊想著大腦思考時的具體形象。那就像張網,突觸彼此連接,不斷刺激其它接點,進而令我們能夠無限延伸自己腦袋已知的資訊。但當我再也沒有連結出新的資訊,這代表什麼?連接點斷了,也就是資訊量不足了。我又想到,這豈不是很像我在閱讀時的狀況嗎?我沒有足夠的知識量與書籍產生共鳴,又沒有更多範本能讓自己正在讀的作品與之較勁,自然對書籍就沒有所謂好壞的標準存在,進而導致「感覺不出」一部作品了。天性愛衝撞、不認輸的我,基於迫切地想了解編輯與文學家,到底在同一本書中看見了什麼,於是決定大量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不知不覺中,我的認知能力增強,看世界的方式也不同了。胸襟開闊不再只是個形容詞,豪放不羈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只供作考試用。閱讀使我開闊、使我看見世界。
好書就像佳餚;一本讀完,又想再吞下另一本,就這樣,我開始了課外閱讀。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article.collect_count | currency '' 0 }} 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