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升上高中後,我如何開始我的課外閱讀
推薦指數:
2011.07.26 更新
升上高中後,我如何開始我的課外閱讀讀過高中的人大概都知道,國中和高中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程度上的落差,還有著讀遍繁雜科目所帶來的效應--壓縮時間,自身的時間感快很多,你會發覺時間過得很快,那種流逝的速度,就像你專心地打一場球、看一本書、玩一場遊戲那般,一抬頭,時間早已過了大半;再扣除補習、社團活動等佔用的時間,能夠閱讀的時間就更少了,而自己對於時針的轉動更加恐慌了。
對於閱讀,我沒有刻意規劃要何時讀,總是隨心所欲,因為當自己不想看的時候,硬逼自己去看,就會發覺即使有把那些字看進去、翻了好幾頁,還是沒有把內容給吸收,忘了前面在說什麼、那些人物是誰等等,看了前面忘了後面,就像在看天書一樣--有看沒有懂。倒是在極度放鬆的情緒之下,閱讀的效果較佳,若是能在配上一壺茶、一杯咖啡,在若有似無的香氣中,聽著音樂,心緒隨著書中的劇情、內容起伏……如此享受,夫復何求?
歐陽脩《歸田景》:「……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嚐頃刻釋卷也。……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文中提及構思文章的寶地為「三上」--意即「枕上」、「廁上」、「馬上」,雖然和讀書的好地方略微不同,但亦可以套用在此。
所謂積沙成塔,零碎的時間也是可以閱讀的:在學校,可以利用下課或午餐時間,當然前提是不要影響到上課的心緒,至於午餐時間,我較少利用,一來是很容易弄髒書,畢竟有些人視書如命,像我就是;二來是要有一顆鐵胃,如果容易鬧肚子,午餐時就乖乖咀嚼便當吧!
在家裡,我則是利用上廁所和睡前時間,當一個人最放鬆的時候,不是睡覺,而是上廁所,否則那些殺手,為什麼會想趁目標在解放時下手?睡覺刺殺早已是過去式了……回歸正題,在上廁所時閱讀,不僅情緒較為穩定,甚至連本身也較容易投入到書中內容,不過此方法有潔癖的人不好嘗試,因為我國中的國文老師曾說那很沒衛生,我才恍然發覺還有這一看法,畢竟我是在我老爹上廁所看報紙的薰陶下長大的;而睡前閱讀,我不盡量不看太有懸疑性的,要不然可能一讀就要讀到天亮了,而且很容易失眠,這是我快爆肝的心得。睡前閱讀雖然對眼睛不好,不過稍微讀一下,也是不無小補。
另外,由於我個人體質關係,所以「馬上」就無法達到了,在會動的交通工具上看書,我會暈眩想吐,不過邊走邊看、等家人接送就常利用這些小片段,如果那天閱讀較為流暢的話,也是能讀個好幾頁呢!
閱讀課外讀物,不只是單純地指書籍,我想就連延伸資料也算吧!像是對課本上有些詞彙、專有名詞、語句等等較為疑惑,也可以上網查詢或是找資料閱讀,要知道高中課本的詳細程度不比國中來得好,這樣一來不僅對課文較為熟悉,也算是補充知識的一種,學海無涯勤是岸,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書,當然是趁年輕時多讀、多記才是!
也許自己這半調子的閱讀經歷有些不可靠,但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可能在經歷歲月的洗禮後,我會因而改變閱讀方法也不一定,但這是我高一時自身的閱讀想法,更準確地說,是從國中開始累積的,我只希望未來這個方法能夠更進步、更加幫助我,讓我學習到更多東西。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article.collect_count | currency '' 0 }} 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