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嘗試給同學一點有關閱讀上的建議
推薦指數:
2012.03.25 更新
嘗試給同學一點有關閱讀上的建議莎士比亞曾說:「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對我來說,亦如此。
還記得小學五年級前,我是不愛看書的,總是喜歡在外面跑跑跳跳,看都不看一眼那些所謂的書籍,父母幫我訂的國語週刊,也只看後面的彩色漫畫,著實讓他們好一陣子傷腦筋。直到三、四年級開始接觸漫畫,從而使我在五年級接觸人生第一本小說——是本言情小說——我才開始接觸無涯的書海,並且逐漸拓展自己的視野。
我想,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人生的轉捩點。雖然言情小說在有些人認為,可能算不上知識的補給站,但是它卻促使我去閱讀,從看一大箱的言情小說到一整櫃的雜書,如此成果,讓我不得不感謝它啟發我的動機。所以如果對看書感到排斥的話,不妨先閱讀些較為簡易、能令人感到有趣的書籍吧!
大量閱讀後的好處不僅僅如此,還有文筆的提升。脫離三、四年級用說書人的開場白當首段破題,五、六年級受到言情小說的影響,我倒是寫得比較煽情……在某種程度上,文筆算是有一定的提升,跳脫了稚氣,並且讓我對寫作也有了極大興趣,進而走上一條蠻孤獨寂寞的道路。
史瓦茨(Lynne S. Schwartz):「閱讀是一張門票,拿到它我才能夠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很多人都知道,閱讀可以打開視野,帶領人站上更高的高度,去看這個世界。
然而,我想閱讀不僅僅是拓展眼界,更是讓人品嚐不同人的人生——我們會因為書中人物有哭有笑、有怒有哀,會因為作者描述的背景、情境……而對不同於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認知,電影固然可以做到,卻會因演員的演技而限制,但是書不會!作者要表達的、要訴說的,要表現出的價值觀,通通藉由書中人物、氛圍與背景,讓讀者感同身受。
第三人稱的敘述,既可以讓我們客觀地看待全局,也能讓我們知道每個人物看待事情的角度、心態;第一人稱的自白,雖然只能了解主角的心情,卻是讓我們能更深地體會主角的立場,對他的心情則會比第三人稱強烈許多。我想,閱讀就是這麼神奇,它讓你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僅做事風格不同,行為準則也不一樣。
通常在閱讀時,我會讓自己達到放鬆的狀態。只要心情不好、壓力太大,我就會看書,讓自己沉浸在情節中,忘掉現實中的煩惱。每次看到有好的句子,我就會多看幾次,如果真的很好的話,就會做記號,讓自己對它有印象;看到不會的字詞,當下不會查,但是看完整本書後,就會去翻字典,對字彙的增加倒是有不少好處。閱讀後,我會細細品味情節,哪些值得放進我的價值觀,哪些是可以作為明鏡的,想完後,便會嘗試寫閱讀心得或註解,激發自己的靈感,也對自身有更身的認識。
書本真的是我的貴人,它讓我有接觸世界的通道,也令我養成一些蠻好的習慣(閱讀寫作),卻也同時造就出常常看書看到三更半夜的瘋魔狀態。
最後,閱讀不只是單純指看書,其實還有另一個更有意思的見解,就像天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所說的:「『人生像一本大書,有人匆匆翻過,有人細細閱讀,因為他知道:這本書不會再有機會重讀了。』閱讀自己,是一種省思;閱讀別人,常常是一種啟發。」
很有趣,不是嗎?
寫於2012.03.25
此篇文章已有 {{article.like_count | currency '' 0 }} 人讚許/ {{article.collect_count | currency '' 0 }} 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