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哲學> 「哲學」?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撰文:廖志墭│蔚藍文化總編輯
哲學是「我思故我在」?是「存在先於本質」?還是……更多的名言?
不不不,事情不是這樣的。《十六歲的哲學課》作者木田元說「所謂『哲學式思考』,是指對既有的事情存疑、追根究柢地思考萬事萬物之意。」
聽起來似乎很難。但你知道嗎?法國高中生想要畢業,必須能在四小時寫出一篇哲學小論文,也就是通過所謂的「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諸如「我有權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當的嗎?」「藝術作品一定要美嗎?」……等。為了完成這個會考,法國的高三會有非常多的時間是哲學課,由哲學老師自編教材授課,陪學生反覆練習。
這制度的確培養出獨立思考的法國人,但這是累積了一兩百年的人文素養而來,如果台灣只是依樣畫葫蘆,就怕「哲學底蘊不足,最後只剩會考」,想來真是可怕。
日本跟台灣一樣沒有「哲學課」!身為高中老師的木田元先生,便將自己專長的哲學融入課堂中。常與高中生互動的他,深知「說教」無效,因此將哲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問題結合一起,比方說人際關係、生涯規劃,讓哲學不再是遠在天邊的事。寫書時更捨棄系統性的哲學理論,優先介紹盧梭、齊克果這類「一肚子煩惱的哲學家」,讓這本書讀起來平易近人,卻又帶出了許多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比方說:「一旦開始思考,你就在哲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