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博客來
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

網站功能選單

(快訊) 「2024閱讀全壘打」青春徵文活動 團體獎學校出爐嘍,恭喜得獎學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本季選書導讀

  • 哲學是為了思考對自己最重要的事

    撰文:林盈志│大塊文化編輯部副總編輯         哲學開始於反省 哲學,聽起來是玄妙又難以觸摸的領域,就哲學史來說,有很長一段時期是這樣的,是每個年代最聰明的人,努力去思考人生於世的各種問題,找出前人論調的不足,想辦法創造更厲害的理論去解釋這個世界的樣貌。但到了十九世紀,都市生活興起,識字普級,閱讀與思考不只是往少數人的權利,哲學家們開始反省這些高深論證對人類實際生活到底有什麼幫助,產生了存在哲學。   判斷生命值不值得活,就等於答覆哲學最基礎的問題 「判斷生命值不值得活,就等於答覆哲學最基礎的問題。至於其他的,世界是不是…

  • 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

      撰文:林靜君│台北市立南港高級中學教師、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哲學」是動詞,它是一種行動   高中生讀得懂哲學嗎?課業已經夠繁重了,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不是升學的科目上?推廣高中哲學教育的這幾年,雖然獲得學生、家長與社會的普遍肯定,但偶爾還是會接到上述的質問。在我們嘗試回答「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之前,或許必須先澄清什麼是哲學。   哲學並不是幾句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醒世警語,也不是幾篇可令人備感撫慰安定的心靈雞湯。如果語言學是以科學方法對人類語言進行分析研究、數學的奧義在於以符號來解構數量、變化與空間等…

  • 「哲學」?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撰文:廖志墭│蔚藍文化總編輯     哲學是「我思故我在」?是「存在先於本質」?還是……更多的名言? 不不不,事情不是這樣的。《十六歲的哲學課》作者木田元說「所謂『哲學式思考』,是指對既有的事情存疑、追根究柢地思考萬事萬物之意。」 聽起來似乎很難。但你知道嗎?法國高中生想要畢業,必須能在四小時寫出一篇哲學小論文,也就是通過所謂的「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諸如「我有權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當的嗎?」「藝術作品一定要美嗎?」……等。為了完成這個會考,法國的高三會有非常多的時間是哲學課,由哲學老師自編教材…

  • 讓你在未來成名15分鐘的27場關鍵哲學對談

    撰文:曾暐傑│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中國哲學. 儒學. 荀子哲學. 人性論. 易經. 倫理經濟學. 專長: 體驗式哲學互動課程、吸睛的課程簡報設計、哲學普及課程與書寫   安迪‧沃荷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而奈傑爾‧沃伯頓與大衛‧艾德蒙茲的《一口哲學》,就是讓哲學家成名的15分鐘。沃伯頓和艾德蒙是廣播節目「哲學咬一口」(Philosophy Bites)的創辦人與主持人,每次節目都會邀請一位當代哲學家來談古代哲學家,而《一口哲學》就是其中27場對談的集結與精華。 只吃「一口」,是一種品味、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吃一頓飯,無論你吃的是迷迭香烤羊膝…

  • 讓社會學知識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撰文: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社會學是一門探討形形色色社會行為的知識,按理來說,這門科學應該非常生活化,而且能與許多其他專業知識相配合。不幸的是,隨著學科的建制化,社會學開始建築起「專業」的高牆,課程學分、學位授予、同儕審查、系所評鑑等各種制度都是為了更清楚地區分局內人與門外漢。好的社會學作品都是寫給同行專家看的,社會學家如果在街頭上太活躍、或積極撰寫報章雜誌的評論文章,就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如此一來,社會學就不再與公眾對話了,而一般人也似乎不覺得這個社會需要社會學。如果在江湖上闖蕩幾年,就能知道那些「社會事」,那麼「社會學」還有必要在教室上課嗎…

  • 練習「薩提爾式」的對話,深入冰山底層,探索彼此的話中有話

    撰文:盧宜穗│親子天下出版暨產品中心主編   人生中,總是有你不想回答問題或不想回應的時刻吧,比如媽媽逼問你「期中考考得怎樣,成績應該出來了吧?」比如爸爸叫你「別玩手機了快去唸書,你一直滑手機到底都在看些什麼沒營養的東西?」又比如女朋友問你「剛才跟你講話的女生是誰,你跟她有什麼嗎?兩個人幹嘛靠那麼近?」 遇到這些口氣不佳的質問,你會怎麼回應?你會選擇不答?敷衍幾句?或是也很衝的回嘴呢?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互相的,語言會傷人,我們有時下意識說出指責的言詞,造成對方心理上不舒服,甚至自己也懊悔萬分。這位與你對話的「對方」,可能是父母家人、同學好友,也可能是心愛的人,或許你並不想口…

  • 拒絕被畫上等號,想當什麼樣的人,你自己決定!

    撰文:顧立平│臉譜出版編輯   我們什麼時候會意識到自己是誰?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當我們被拒於門外、當別人對我們說「你們『都是』這樣」、當我們被歸類為「某一群」人,我們會知道他人如何看待我們,而我們身上又被貼了哪些刻板印象的標籤。 提出「刻板印象威脅」理論創見的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克勞德.史提爾,在本書中以實際經歷和大量心理學實驗,證明了一直以來烙印施加的作用力有多麼強大:從以口哨吹出韋瓦第名曲《四季》來撕下暴力標籤,到驗證歧視現象的經典實驗,以及校園裡正面和負面刻板印象帶來的影響。於是我們在第二章看到,擔心印證女性數學能力不佳刻板印象的高材生在壓力下表現失常;第四章和第六章則引…

  • 十七歲的你,快樂嗎?

    撰文:王曉雯│三采文化副總編輯 我不快樂。 但是要講出什麼冠冕堂皇的原因,來為自己的不快樂背書,好像也沒辦法。甚至沒等別人來否認你,自己就否決了自己的情緒,「有什麼好不快樂的呢?你已經比地球80%的人擁有了更好的資源。」彷彿有飯吃、有衣穿、有書念、而且書念得還不差,就沒有憂鬱的權利了。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十七歲,學會社會化的笑容、社會化的情緒,習慣壓抑第一時間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呢?」在多重身分的壓力下,有太多需要顧及的人事物,比起十七歲時,「自己」變得更不重要了…… 於是當《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書中,作者急急說出這句話時:「你感到悲…

  • 成也計畫,敗也計畫。你聽過子彈筆記嗎?

    撰文:賴芯葳│高寶書版編輯   是否在Instagram上面看過有人曬自己手帳,上面可能是簡潔俐落,可能是複雜又華麗的筆記,內容更是包羅萬象,無論是讀書記錄、運動、儲蓄計畫、一般行事曆,或是追劇感想、日記、旅行計畫等等。看來天差地別,但貼文最後都有個tag是#子彈筆記(#bulletjournal,或縮寫為#bujo)。 子彈筆記術正是這麼一個神奇又方便的筆記系統,它能把你想記得的事情,統統寫進一本筆記本裡:你想或需要做的事、你已經做完的事、你的想法或觀察……內容含括生活所有面向,無論是課業、人際關係、嗜好或是任何瑣事。除了幫助你完成該做的事,它也能…

  • Seven Summits,我的成年禮

      撰文:王瓊苹│時報文化編輯   對南谷真鈴來說,「長大」的定義非常具體,只要通過「自己決定、自己計畫、以自己的能力執行」的試煉,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如同愛斯基摩少年帶著馴鹿跨越冰原,向族人宣示獨立;中國周朝少年經過冠禮,自此邁入成年。南谷真鈴以標高8,848,氧氣濃度只有平地3分之1的珠穆朗瑪峰當做自己的成年禮。她說:「登珠峰是為自己做決定、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一種練習。」只有培養自食其力的能力、獨立面對寬廣世界,才能脫離父母的庇護,擁有絕對的自由。   不是登山家之後,父母拒絕資金援助,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女高中生,居然有膽量立下這麼猖狂的夢想。然而…

  • 是時候打破沉默,在受傷最深的地方找回希望

     撰文:黃婉華│遠流出版編輯       你我可能都有過類似的遭遇,例如在通勤的擁擠人群中,被人不知道有心或無意地觸碰身體;或者和有好感的朋友出去,對方一些過度親密的舉動讓人有點不舒服,卻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又或者是信任尊敬的長輩,在沒有旁人的情境下,對自己做出踰矩的行為。多數時候,面對這些狀況,我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反應,甚至擔心招來責備或異樣的眼光,而選擇保持沉默,一個人承擔心中的恐懼和難受。   出身冰島的女作家莎蒂絲‧艾娃,卻選擇在去年年初打破沉默,甚至與當年的加害者──也就是她的前男友,一起站在TED舞台上,說出性侵受害者與施…

  • 記一忘三二,生活的時光相冊

        撰文:何佳穎|東美出版企劃    有時最難寫的就是生活,因為太過熟悉或習以為常──好比日記這類容易寫成流水帳的瑣碎記事──大多時候也不知該從何下筆,但是好的生活記述能成為歲月的閃鑠流金,比如李娟的《記一忘三二》。    李娟的散文寫作大多圍繞著個人生活,也始終以新疆為書寫背景。她寫新疆的牧場與羊道,她寫與她同住的貓狗雞牛,她寫阿勒泰的雪,她也寫媽媽與外婆……她寫了種種生活中所遇所見的二三事,不但不流於平凡,還時不時散透著詼諧的「李娟式快樂」。    來自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成了李娟寫作的養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