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把你的青春,寫成動詞──蔡淇華《青春正效應》
【編輯室報告】
對於蔡淇華老師,準備「國寫」的同學一定很難忘懷他精采的寫作示範。而第一線投入教學現場的蔡淇華老師,自《有種,請坐第一排》後,再次為新世代尋找突破困境的解答,新作《青春正效應》整理40篇文章,涵蓋50種心理、教育、生物、物理、管理……等經典理論,並以真實生命故事闡述佐證,爬梳自我、友誼、學習、愛情、夢想等人生奧祕。
例如目前在網路上熱議的「螃蟹效應」(Crab Bucket Syndrome),蔡淇華也運用在教學現場,那是可以使同學們一起墜落,也可以一起上升的「共振效應」,一如書中所說「當靈魂墜落時,用對的價值拉起自己,再拉起朋友」,想了解這本書更多的故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編輯導讀──
文/楊郁慧(天下文化主編)
「當一隻螃蟹往上爬時,其餘的螃蟹就會七手八腳絆住牠,最終把牠拖到底下,接著,另一隻螃蟹踩著牠向上爬,然後又被往下拖……就這樣不斷重演,最後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桶子。我曾是那隻不斷拉扯夥伴的螃蟹……生命中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你不懂你自己,不應該一輩子待在同一個桶子裡。」──蔡淇華《青春正效應》
念書、考試、練社團;友誼、愛情、我是誰?寂寞、憂鬱、人生難……青春的煩惱與迷茫,與誰訴說?
學習不佳、自我懷疑、夢想遙不可及;厭世、低薪、高失業率……新世代邁向未來,如何突破重重困境?
這些疑難雜症,就是淇華老師在《青春正效應》想和你聊聊的人生微哲學。說是「微哲學」,因為哲學代表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確立了自我哲學,就像是船在茫茫大海上設定了GPS,穩穩航向遼闊的遠方。
淇華老師也曾走過跌跌撞撞的魯蛇青春。唸台中一中時,為了對抗霸凌,每天帶刀上學;大學聯考數學十二分,勉強擠進私校,成績永遠吊車尾,讀了五年才畢業。直到,他傾聽內心的鼓聲,開始用生命原力翻轉青春……
在校園和年輕學子相處近三十年,淇華老師以自己和學生一篇篇的生命故事,和你分享青春課題,關於自我、友誼、學習、愛情、夢想、人生:「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共振頻率」、「微不幸才是小確幸」、「大夢要從小夢開始做起」、「責任感是帶殺氣的」、「好習慣讓你特別帥」、「知識要轉換才有用」、「打造一艘船,不是為了停泊」。
青春的意義,是為了替自己的生命系統輸入正向參數,跑出對世界有益的數據。所有選擇,都是一生。對的價值,照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