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學新鮮人特別企劃×學院大哉問】商學院陳曉唯:生命是預算限制線與無異曲線的拉扯,我們始終在尋找自我的均衡點
台北區
作者/青春博客來編輯室 2019-07-26
一句話猜猜這些厲害的大人來自哪一個科系?
#前輩在此儘管問 #十三學院的真心話 #讓你避開地雷區
過來人 也曾是 新鮮人! 除了 課業 還有 人生必修學分!
迎接暑假來臨,博客來「大學新鮮人」企劃一直是我們夏日閱讀的最重要盛事!我們的初衷是提供暑假書單指引,讓未來的大學新鮮人,認識大學各學院,今年青春博客來企劃主題為「學院大哉問」,邀請大學各學院前輩,親身談談自己念大學的經驗,讓新鮮人更了解大學十三學院的風貌。除了以學院新鮮人為核心主題之外,今年更特別將概念延伸至面對生命的各種狀態的新鮮人──「每一次的體驗都充滿嶄新挑戰,你的這一輩子都該是個新鮮人。」為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新鮮人帶來推薦書單與內容。
商學院過來人×陳曉唯
Q. 請一句話談談你讀的科系?
陳曉唯:我讀經濟系,生命是預算限制線與無異曲線的拉扯,有時我們努力突破到較大預算限制,有時我們則選擇較低的效用滿足,然而,無論何者,我們始終在尋找的不過是自我的均衡點。
Q. 唸完經濟系出來就能改善自己的經濟(發大財)!!??如果數學不好也可以唸嗎?
陳曉唯:如果認真學習一些對於經濟學的基礎概念,的確可以幫助理財規劃,增進對財富的使用觀念,至於發大財與否,這可能就要看個人的志向了(?)
數學不好能不能唸經濟系,這必須考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會用到的科目:經濟學原理、微積分、會計學與統計學。其中統計學與微積分是數學概念運用較多的科目,統計學是許多假設進行進一步驗證的方法,而微積分則是原理的推導、證明與應用,兩者在經濟系的進階必修與選修中會經常使用,但並非是極為艱深的內容,若是能好好學習這二者的基礎觀念,試著融會貫通,讀經濟系是沒有問題的。
Q. 在唸這個科系之前曾對它抱持夢想是什麼?
陳曉唯:一開始選擇經濟系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一個寫作計畫,內容會使用到大量的經濟學的內容;二是相當喜歡John Nash、Herbert Simon與Muhammad Yunus。
John Nash是知名數學家,其創建的賽局理論中的Nash equilibrium(納許均衡點)對經濟學有深厚的貢獻,他長年受精神分裂症所苦,可也因此保有了他內在的溫柔與純粹,他的故事可以閱讀《美麗境界》一書。
Herbert Simon是研究領域跨度極大的學者,從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管理學到政治學等,他所創建的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理性)融合了心理學的理論,對傳統的經濟學理論進行了修正,也是首位以非經濟學家身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其故事可以閱讀《穿越歧路花園》。
Muhammad Yunus是知名銀行家與經濟學家,他與其所創辦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其所建構的Microcredit(小額貸款)制度曾有效改善孟加拉的經濟困境,這是經濟學運用於社會與民生層面的,一個巨大且溫柔的體現,曾為此深受動容。Microcredit制度並非完美的,仍有許多受人詬病批判的部分,但Yunus身體力行了理論並不是呆板平面的,而是可以翻轉世界,並且給予人們希望與未來,其故事可以閱讀《窮人的銀行家》。
Q. 就讀了之後和原本想的有落差嗎?若有你後來是如何處理面對?
陳曉唯:落差最大的部分可能是現今的經濟學研究,需要大量的統計資料作為佐證,統計資料的分析除了需要清晰的經濟學、微積分與統計學的邏輯概念,在巨量資料的時代,更必須學習使用電腦程式語言與統計軟體,例如Python、R language、SAS、SPSS、MATLAB等,其可以應用於統計分析、繪圖與資料探勘。程式語言與統計軟體的學習,前期會較為制式、呆板且費神,許多人可能因此放棄,解決方式是必須讓自己抱有「玩遊戲」的心態,將其當做解密遊戲,輸入一串語言指令或樣本資料,靜待結果的出現,若是結果如預期一般,甚至更好,將會有無比的成就感。
另外,克服對數據分析與數學的恐懼,也可以閱讀經濟學、統計或數學概念延伸的相關書籍,藉以提升對數學與數據分析的興趣,推薦閱讀《思辨賽局》、《競合策略》、《囚犯的兩難》、《精準預測》、《風險的故事》、《決斷的演算》、《演算法星球》、《數學的故事》、《數學好有事》、《數學大觀念》、《用數學的語言看世界》、《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等作品。
Q. 請以學長的身分幫未來的大學新鮮人建議,來讀這個科系一定要知道的事(應該具備哪種條件)?
陳曉唯:經濟學經常被歸類為社會科學,但它同時也是許多商學學科的基礎,可以學到相當扎實的理論觀念,若想選讀經濟學系,基礎觀念需要扎實學習,除教科書外可以多方閱讀相關的書籍,例如《蘋果橘子經濟學》、《經濟自然學》、《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不當行為》、《自私的基因》等經典著作,並且培養大量閱讀國際財經新聞的習慣。
因為經濟學系課程設計上,應用的部分可能相對薄弱,在選修課程上必須加強,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做規劃。若對研究有興趣,可以選擇進階的理論選修課程;若對應用面有興趣,則可以根據個人特質,選修財金、企管、國貿、統計、會計、行銷等相關的商學課程,或者雙修輔系法律、大傳與社會學類型的科系等。
至於需要具備哪種條件,讀經濟學系需要閱讀大量的原文書,讀原文相對可以理解理論的全貌,英文能力是盡可能要具備的基礎條件,而其實不管讀哪個科系,最需要具備的條件只有「專注」與「熱誠」而已。
Q. 隔行如隔山,談談這個系別人不知道的未來優勢?或是舉自身的例子,談談這個科系對你目前職涯的影響。
陳曉唯:經濟系在考取商學研究所上有相對較大的優勢,商學研究所的基礎考科(經濟學、微積分、統計學、管理學等),經濟系在多數科目學得相對深入亦相對完整,可以考取的商學研究所選項也較廣。就職的部分,經濟學既是社會學科亦是商學學科,舉凡銀行、證券、精算、企劃、行政、政治、媒體、人文社會、廣告行銷等皆可就業,而且經濟系的進階選修課程,許多所學可以幫助考取金融證照,包含保險、證券、信託、外匯、授信、期貨、投信投顧、銀行或企業內控、風險管理等,或者進一步雙修輔系與就讀其他商學相關研究所者,可以嘗試考取會計師、精算師、CFP、CFA、FFSI等證照。
對職涯最大的幫助,可能在「管控」會有很大的敏感度,經濟學有幾個核心的概念:「對稀少性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機會成本」與「邊際效應」等,所以從事任何事情時,腦中會盡可能對其做最有效的分配、運用、管理與評估。
失戀新鮮人×陳曉唯
這個社會中充滿各種新鮮人,本次企劃拉出青春新鮮人、大學新鮮人、上班新鮮人、家庭新鮮人、銀色新鮮人等五種領域。我們將尋找作品風格極具特色的作者,讓他們的創作內容展開成為更不同的新鮮人樣貌。 陳曉唯在《我們回家吧》中各種與愛相關的短篇文章作為主架構,許多大學新鮮人們也正在經歷生命中對愛的初次冒險,同時也會在各種戀愛狀況失去方向,甚至在一段關係的結束後難以走出,所以我們希望能透過陳曉唯溫暖的視角,為這些「失戀新鮮人」提出建議與提醒。
Q. 新作《我們回家吧》收錄了許多發生在自己身邊關於愛情悲喜的短篇,對於大學新鮮人來說愛情是個迷人且給人無限衝勁的新領域,但同時失戀這件事對許多人而言也是一種全新體驗。想請問你對這些初次經歷失戀的年輕人們,在那個挫折、鬱悶或者解脫的當下,有什麼可以讓他們繼續投入下一段關係、或者回歸日常生活的建議呢?
陳曉唯:愛情與生命中諸多的事情相似,我們不斷地學習亦不斷地犯錯,無法一蹴可幾,我們有時從錯誤中尋找改善的方法,有時則從失去中領悟擁有時的可貴與美好,戀愛與失戀亦是如此。 |
我們回家吧 |
相戀時,我們或許仍不懂得如何好好地愛人與被愛,於是一點一點地試探並且前進,過程中犯錯與改過,學習傾聽、寬容、理解與原諒。然而,失戀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有時這是一段感情的自然循環,村上春樹於《螢火蟲》中寫過一段話:「死不是生的相反,而是他的一部分。」愛情亦是如此,失戀並不是戀愛的相反,而是一部分,我們在失戀中領悟擁有愛情時的可貴與美好。
Q. 在社群世代,年輕人們擅長用影像與貼文記錄自己的人生,當然很大一部分也包括了戀愛的軌跡,但在失戀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這些紀錄很容易被重新讀取回自己的生活中(社群的回顧紀錄、或是曾經上傳過但沒有刪除乾淨的共遊照片等等),對於「失戀新鮮人」來說,這也是當代很容易遇上的考驗,作為一個擅長以文字記錄生命的作者,你會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發生?
陳曉唯:作家黃碧雲於《無愛紀》中寫過一段話:「忘懷不是忘記,而是記起想起你的時候,已經無關重要了。再見到你也不會驚動,不見也不掛念。」
面對曾經與學習遺忘是生命的課題,同時也是種進程。最初會選擇記錄下某些事物,必然是因為這些事物帶給你極大的美好,面對曾經美好的一切逐漸隕落與逝去,看似是記憶與遺忘的拔河,近乎是一場全輸或全贏的比賽,但其實並非如此。人的身體是有保護機制的,當很痛很痛的時候,人會暈厥,遺忘也是如此。如果一份記憶只給予你痛苦而毫無價值,它最終必然會從你的記憶中被淘汰。若是你始終無法忘記,或者再見時仍感到驚動與掛念,那必然是這人事物依然於你的生命存在某種意義或價值,試著進一步思考、感受且解析當中的曲折,而不只是純粹地陷入痛苦與無助之中,或許能給你更多的啟示,啟示能帶領一個人前行。
Q. 曾經配伴你度過「失戀新鮮人」這個時期的書、電影或音樂?推薦理由是?
《半生緣》是講述「錯過」與「遺憾」的故事,男女主角不斷地因故而錯失彼此,直到故事最末重遇之時,兩人已經走不回過去的路。書中有段名句:「我們回不去了。」這段話將「遺憾」完整地體現。有無法回去的美好,意味著你曾經的擁有與如今的失去,這已是一段完整的過程,從有到無之間必然走過一段長路,長路漫漫,曾有愛同行,才會有遺憾。有時遺憾意味的並非缺失,而是圓滿。如同一個句點,句點是一個圓,所有的圓滿裡皆有一個遺憾的空洞。
《情書》裡,女主角博子因為思念已故的丈夫藤井樹,悄悄地寫信到丈夫年輕時的住家住址,意外收到了與丈夫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樹的回信而感到安慰,也帶來了更多的疑問。故事的最後,她回到丈夫發生事故的山嶽,劇情中安排了一段吶喊的情節。她對著山的一頭喊著:「你好嗎?我很好。」這段撕心裂肺的吶喊解開了她心中的猜疑與痛苦。當生命中曾有過這樣一個人,每次想起他時,你最最想問他的,最最想知道他的事情,並不是他是否還愛著你,或是他為何曾欺瞞傷害你,你心底最想知道的是他好不好。「你好嗎」包含了所有千言萬語,有著對他的在乎與想念、關懷與不捨、喜悅與哀傷、期望與祝福,是對一個人最單純真摯,最濃密深刻的情感,並不只是愛情而已。愛情終有一天會遠逝而去,但真實的與愛有關的部分卻會永遠留存於心底。有時僅僅是知道那個人好好的,對方的一句「我很好」,這已是包含著千言萬語的答案。於是,無論彼此生命曾經發生什麼或將會發生什麼,所有蘊藏在心底的思念、不捨、害怕、遲疑、心痛、悲傷、煎熬、遺憾與失望,在那瞬間都值得了。
關於|陳曉唯
喜歡閱讀、電影與美食,愛家人、情人與摯友。 |
看更多大學新鮮人企劃